

人物报道

WKU毕业“声” | 马婧妤:以温肯为卷,让青春绽放最亮的光
当最后一缕暮色漫过学生学习与活动中心,图书馆的灯光依旧温柔如初。回首在温肯的四年时光,马婧妤步履铿锵,从初入校园的青春探索者,逐渐成长为卓越引领者。她不仅担任学生会主席,还是Psi Chi中国首个分会主席。在奔赴梦想的旅途中,她稳稳地写下了属于温肯人的独特注脚。如今,摘得加州大学尔湾分校(UCI)全额直博奖学金的她,以“修身治学,兼济社群”为青春座右铭,以担当与热忱为墨,绘就了一幅“自强不息、兼济天下”的青春画卷,向着更广阔的世界前行。2025届毕业生:马婧妤专业:心理学毕业去向:加州大学尔湾分校(全奖直博)在温肯,收获一个更大的世界“温肯独特的中美合作办学模式和全英文授课环境,以及高度灵活的转专业政策,是我成长的重要元素。”马婧妤表示,温肯倡导的通识教育理念,鼓励学生跨学科学习和思维碰撞,使她在学习期间不仅拓宽了国际视野,更培养了批判性思维能力。在温肯,全球化的师资力量与中英双语教学体系让她深刻体会到“走向世界”的真正意义。“每一位教授都是一扇打开世界的窗,每一次课堂都是一次思维的旅行,天马行空的创意总能找到懂你的人支持。”正是这份自由、包容与国际视野,为她后续申请世界名校奠定了坚实基础。她始终相信,UCI的全额直博offer,不是终点,而是从温肯启航、奔赴更辽阔天地的崭新起点。在温肯,遇见更坚定的自己在温肯,科研已经成为每位本科生的“必修课”,马婧妤也不例外。在本科四年中,她共参与了五段科研项目,涵盖跨文化心理学、教育心理学和心理学应用等多个领域。马婧妤的科研起点是大二加入Alexander English教授的跨文化适应研究组,参与和上海外国语大学合作的纵向研究,聚焦“大学生跨地域迁移中心理适应轨迹及个人成长主动性的变化”。她不仅系统掌握了问卷设计、数据清理与信效度检验、潜增长模型应用,还学会了使用R语言进行数据可视化。最终,她将成果在2024年国际跨文化心理学会(IACCP)巴厘岛会议上发表。她感慨:“这段长期数据收集的历程教会我,科研不仅是追求结果,更是勇于自我突破的过程。”2024年,马婧妤迎来学术能力的飞跃。她与团队成员合作开展的“朋辈辅导教学法对学生学业自我效能感的干预研究”,成果被Springer Nature旗下SSCI期刊《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s Communications》接收,并入选2025年高等教育教学法会议,进一步提升她了在教育心理领域的研究实力。她还担任科研助理,参与由Eva Marie Gacasan博士主持的“心理素养作为工作整合学习与职业决策自我效感之间关系的中介:对中国心理学本科课程增强的启示”项目。该项目聚焦中国高校心理学专业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评估,并于2024年获得浙江省“十四五”本科教学改革项目资助。此外,马婧妤参与了由李倩教授指导的“双减政策下教师角色负荷对动机耗损的影响”研究。该课题基于中国中小学教师的实地调查,深入探讨了角色模糊与角色过载对教师心理压力和职业倦怠的双中介机制。“Dream big, and you’ll make it(敢于梦想,一切终将实现)”。在科研的道路上,马婧妤始终铭记Amrita Kuar教授的鼓励,坚定自己科研梦想。在温肯,成为照亮他人的一束光除了学术研究,马婧妤积极投身校园社团与学术组织建设。作为学生会主席和Psi Chi中国首个分会主席,她统筹并组织多场学术活动和经验分享会,极大促进了心理学专业学生的科研参与与学术氛围营造。同时,她创办心理学青年领导力发展项目(Psychology Mentorship Club)并担任该项目主席,致力于为校内低年级学生搭建与学长学姐交流的平台,推动知识共享与学术指导。身为第十一届世界大学生领袖研讨会(USLS)温肯代表,她与来自全球的青年学子共赴“Kindness Day”,在跨文化交流中讲述温肯故事,展示中国青年的风采。“站上那个舞台的瞬间,我明白了,原来温肯赋予我们的,不只是语言能力和国际视野,更是代表一群人走向世界的底气。”关于未来,马婧妤希望能在心理学科研领域持续深耕,立志成为高校教师和心理学教授,将学术研究成果转化为实际应用,推动心理学理论在教育、社会和企业管理中的广泛应用。同时,她对人力资源咨询及工业组织心理学领域抱有浓厚兴趣,期待在跨学科融合背景下拓展职业道路,为促进组织发展和员工心理健康贡献力量。来源 | 人文学院 WKU团委文稿编辑 | 项温蔚一审 | 侯倩雅二审 | 王舒三审 | 吕卓环责编 | 传播与公共关系部
2025年07月01日

WKU毕业“声”|黄雅雯:以代码为笔,描绘人生成长坐标
如果将大学四年比作三维坐标系,黄雅雯的轨迹始终沿着专业深度、实践广度与社会温度三个维度延伸。作为温州肯恩大学2025届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毕业生,她用自己的方式勾勒出立体的成长图谱。这位即将赴香港大学深造的安徽姑娘,用四年时间证明:当技术热情遇见国际化教育模式,青春可以绽放出多元可能。2025届毕业生:黄雅雯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毕业去向:香港大学生源地:安徽省深耕专业 以代码为笔绘就学术轨迹“选择计算机专业,是因为看到技术对各行业的赋能潜力。” 抱着对科技趋势的敏锐认知,黄雅雯从大一起就建立起高效学习体系。课堂上她专注于核心概念的吸收,课后通过技术文档拓展知识网络,考前则以思维导图梳理知识脉络,这套“精准输入-系统整合-靶向输出”的学习法,让她以GPA3.8+、年级第七的优异成绩连续三年斩获浙江省政府奖学金、院长奖学金。在校获得的各项荣誉在学习之外,她通过科研和实践进一步拓展眼界。2023 年参加新加坡国立大学计算机学院暑期工坊期间,她从零开始学习游戏开发框架,在两周内完成 2D 冒险游戏的核心代码编写。这段从“零基础”到“实战出品”的经历,让她体会到了技术学习的成就感,也让她深刻理解到理论知识需通过项目实践才能转化为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导师Baha Ihnaini指导下,黄雅雯参与中文医疗问诊Chatbot模型优化研究,主要负责数据预处理和模型训练。面对算力受限、数据质量不佳等挑战,她坚持反复试验、优化流程。最终,她以第一作者身份在2024年物联网、自动化和人工智能国际会议(IoTAAI)上发表了相关论文,该会议由广东省计算机学会、广东技术师范大学和广东工业大学联合主办。科研就像在迷雾中找路标,每次实验都是对耐心的考验。在精益求精的态度驱动下,黄雅雯的科研素养不断积累,为她后续深造奠定下重要基础。黄雅雯带着自己的研究成果参加各类学术会议团队协作 在项目实践中锤炼领导力从Hackathon赛场到校园活动现场,黄雅雯也在一次次团队合作中,磨炼自己的领导力。作为温肯第二届骇客松比赛队长,黄雅雯带领团队开发校园智能服务App。她了解到团队成员各有所长,便充分利用各自的优势来分配任务。这种基于优势的分工模式,使团队在最终斩获“最佳合作团队奖”与“最有趣团队奖”。在担任体育协会策划部部长期间,她将技术思维融入活动管理,策划了新生跑、校园体育节等活动。“技术教会我系统化解决问题,而学生工作让我理解团队协作的艺术。”这种跨维度能力的融合,使她在各类校园活动中持续发光发热。与同专业好友们的合影热心公益 向下扎根,也向上生长大一时,黄雅雯加入学校信息技术部门担任学生助理,两年间她处理了无数起校园设备故障、系统调试等问题,获评学校“勤工助学之星”。在 “萌芽联盟” 志愿组织中,她曾负责统筹瑞安桐浦镇中心小学国学组的教学安排,也曾在温州动漫文化节等大型活动中担任志愿者,以实际行动践行服务与责任的承诺。91小时的志愿服务时长,不仅体现了她‘服务社会’的坚守,也让她看到了更广阔的世界。和Baha Ihnaini教授及同学的合影回望大学四年,从课堂到实验室,从校园到社会,黄雅雯始终以代码为笔,在知识图谱上绘制成长曲线。即将前往香港大学攻读计算机科学硕士学位的她,希望继续提升计算机技术水平,在实习与项目中积累经验,未来成为一名技术扎实、富有创造力的软件工程师,同时保持灵活和开放的心态——去适应、去成长、去影响更多人。文字 | 王亦然文稿编辑 | 王舒图片 | 受访者提供一审 | 尚蕊二审 | 项温蔚三审 | 吕卓环责编 | 传播与公共关系部
2025年06月30日

WKU毕业“声” | 刘恩泽:连续三年专业排名第一,他无限起跳,在人生旷野中freestyle
3.98的高绩点,浙江省优秀毕业生,连续三年获得浙江省政府奖学金、院长一等奖奖学金、艺术奖学金……大学四年,来自管理科学专业的刘恩泽成长路径不止于此——他还是聚光灯下的Jazz舞者,是校艺术团副团长和流行舞队队长,是对外宣讲校园文化的学生大使。这个申请季,他在众多申请者中脱颖而出,斩获了以卓越教学质量著称的伦敦大学学院管理学院offer。当细致缜密的理性思维与感性跃动的舞台灯光相遇,交错排列出的是大学四年间无限的可能性。让我们一起见证刘恩泽是如何“自由起跳”,编排出专属于自己的青春舞步。2025届毕业生:刘恩泽专业:管理科学(供应链与信息管理方向)毕业去向:伦敦大学学院营销科学专业生源地:江西新余(新余四中)多学·多问·多说 是我学术之旅的取胜法则如果以水果为主题,你会设计一份怎样的营销方案呢?这个申请季,伦敦大学学院的市场营销科学的专业面试中,刘恩泽就收到了这样一份“限时挑战”。“作为第一年招生的专业,几乎没有可以参考的面试经验。收到问题片刻思考后,就要立即给到营销方案。”让刘恩泽灵感迸发的瞬间,是当他想起大二市场营销课堂上讨论过关注渐冻症患者的冰桶挑战公益案例。“我当场联想到香蕉的弯曲形状就像一个微笑的表情,当即提出‘香蕉微笑挑战’的营销概念——号召大众将香蕉放在脸上模拟笑容,拍照打卡,并将活动与心理健康议题联动,呼吁大家关注情绪健康、释放生活压力。”刘恩泽与老师的合影刘恩泽回忆道,高强度的面试中,营销逻辑的现场迁移应用能力、对社会议题的敏感洞察是他脱颖而出的关键。大学四年“多学、多问、多说”的六字法则塑造了他的思维方式,也使得他在面试现场可以从容应对。“多学”不只是在课堂上尽其所能地掌握知识点,更要广泛地汲取多种学科的知识养分。温肯独特的选课模式让他有了选课的自由,不仅限于本专业领域,他也经常和金融、会计、市场营销等专业课程“打交道”,还另外选修了社会学、西班牙语、世界文学等课程。“多问”则是要多去提问且擅于发问。发问时间不重要——课前课中课后都可畅所欲言;发问场合不重要——即使是舞蹈后台也能参与视频会议。而最后一点“多说”,则是自我观点的表达。在刘恩泽看来,温肯的教授和学生的联系都非常紧密,作为学生充分表达自己的意愿,让教授更好的了解到自己的想法,才更能够让自己内化的理论储备充分涌流,让平日的知识积淀得以亮相。国际学术会议中与来自世界各地的参与者交流对话“多学、多问、多说” 贯穿着他的整个学术之旅,这个看似简单的法则, 却让他以3.98的GPA稳居专业第一。在课余时间,他还在复杂情境中培养了临场反应、结构化表达和独立思考能力。持续学习、主动表达和善于发问,就是刘恩泽不断靠近更广阔舞台的方式。多彩·多重·多样的校园角色 解锁我探索未知的勇气温肯对于自由、包容校园文化的推崇,为刘恩泽提供了探索多重角色的机会。连续三年参加浙江省大学生艺术节在大一刚入学的时候,刘恩泽就加入了学校的流行舞队,当时只觉得热爱舞蹈,但未曾想这是一个改变了他四年大学生活的决定。自己跳的爵士舞往往会被赋予过多“女性独属”的特质,但在温肯开放包容的氛围中,没有人会用异样的眼光看待,反而从不吝啬赞美。“坚持做那个最真实的自己,总会有目光为你驻足。”刘恩泽说道。举办WKU LAUNCH音乐节而同时他也因此得到了很多展现自我的机会,包括在大二成为了流行舞队的队长和艺术团副团长;策划举办了校园音乐节、春日音乐会、校园艺术节、Art Gala等多场大型演出活动,累计观众超2万人次;两次代表学校参加浙江省大学生艺术节舞蹈比赛获得一等奖和三等奖……除此之外,他还作为校学生大使前往自己的家乡进行招生宣传,用自身经历为高中母校的学生和家长们答疑解惑。刘恩泽说,除了收获奖赏和得到认可的喜悦,他更看重的是随之增长的底气与自信。这让他解锁了敢于探索未知的勇气,也让他在不同角色的切换间更加从容。多行·多思·多悟 商科实践磨砺我的实战经验“商科不仅是书本上的模型,更是现实世界的沙盘推演。” 这一信念推动着刘恩泽将课堂理论转化为实战经验,并作用于实习经历之中。令刘恩泽印象最深刻的一段实习经历是大二的暑假在京东集团供应链部门的工作。在实习期间,他系统整理三年期供应商报价数据,建立分类模型,协助团队实现季度成本缩减5%。也通过分析消费者的调研数据,首次量化论证了差评内容对购买意愿的调节效应。京东实习时期留念刘恩泽坦言,实习让理论知识不再抽象,操作的是真实的数据和消费者的反馈。在学生组织中培养的工作技能和交流沟通能力,以及最为重要的合作技巧,也为他的实习提供了极大的帮助。在科研方面,刘恩泽围绕直播电商中主播互动和限时促销对消费者购买意愿的影响做了问卷调研和数据分析,重点研究了消费者的信任感和感知价值在其中的作用。研究成果拿到了校内科研日的“最佳Poster奖”,还被英国管理学学会会议(BAM)和欧洲管理学会会议(EURAM)两大国际会议接收。“这段经历让我发现,比起单纯做营销,我更享受用数据去洞察用户行为、优化策略的过程。我希望未来能把数据思维和用户洞察结合起来,用更科学的方式去做市场和产品,用数据讲好产品和用户的故事。”在喜爱沟通、勇于冒险的底色上,刘恩泽也渐渐明确方向,计划在市场营销领域析出人生的专属色彩。回望四年求学历程,刘恩泽觉得温肯是他向远方起跳不可或缺的舞步:自由开放的课程体系让他拥有了更加广阔的知识面和视野;不设限制的文化氛围培养了他包容接纳的心态。如今,带着温肯赋予的多元视野,他开启满怀憧憬的新旅程。人生像一场持续升级的冒险,他更享受的是“亲自走进去,慢慢摸索的这个过程”。“短期内,我希望自己能借助UCL的平台接触到更多的商业模式和文化背景,从而进一步提升自己的产品思维和用户视角。从长期来看,他希望能够创立一个自己的品牌,去尝试,去接纳不确定性。”但无论未来如何,他会始终秉持“自由起跳”的信念,拥抱远方的未知——在专业领域深耕,在跨界碰撞中生长。文字 | 高哲文稿编辑 | 项温蔚图片 | 受访者提供一审 | 蔡依慧二审 | 尚蕊三审 | 吕卓环 责编 | 传播与公共关系部
2025年06月30日
教师与科研人员

师说 | 研水而乐水,温肯教师金正彬的“智”水情缘
2024-12-11

原来,穿山甲背的是一个“小药箱”,温肯朱绍和教授团队发表最新研究成果
2024-11-11

与真菌“交朋友”,17年来他始终坚持这件事
2023-10-20
学生故事

温州肯恩大学师生代表赴泰国曼谷参加第十二届世界大学生领袖研讨会
2024-08-13

音乐会友,和温肯首个管弦乐团见个面吧!
2024-05-15

我与温肯| 张文怡:我的老师吉姆先生
2024-04-18
行政和职员

温肯师生走进泰顺库村,在非遗文化中架起中外交流桥梁
2025-05-28

市两会进行时!来听听温肯政协委员带去的“好声音”
2025-01-21

温暖不散,感谢每一个“你”的陪伴
2024-1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