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科研的道路上,每一个坚定前行的身影背后,都有日积月累的努力与积淀。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近温州肯恩大学2023届生物科学专业毕业生赵海懿,了解她如何从温肯起步,在完成新加坡国立大学硕士阶段的学习后,成功被该校生物科学哲学博士项目录取,并于今年8月正式开启新的科研旅程。
姓名:赵海懿
本科:温州肯恩大学 生物科学
硕士:新加坡国立大学 生物技术
博士:新加坡国立大学 生物科学
扎实积累:在温肯打下科研基本功
赵海懿始终认为,能够顺利衔接博士项目,得益于在温肯打下的科研基础。正是那段看似平凡的本科时光,成为学术旅程的关键起点。
在温州肯恩大学的四年,她形容自己过得“充实而难忘”。温肯的生物科学专业采用小班教学与导师制培养,每一位学生都有专属的学术指导老师,真正做到了因材施教,也为她创造了深度参与科研的机会。
她特别提到"Independent Research in Biology"(独立科研项目)和"Cell Physiology"(细胞生理学)两门课程,不仅让她掌握了实验设计、数据分析、科研报告撰写等科研基本功,也帮助她明确了未来深入探索的研究方向。通过主动参与科研、利用学校资源、优化学习节奏,她在本科阶段积累了丰富的实验经验,也培养了独立思考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科毕业时,赵海懿以3.798的高绩点完成学业。在回顾硕士申请的经历时,她坦言,GPA的确在初筛中起到关键作用,但能否真正被导师选中,科研背景、学习能力与项目匹配程度才是决定性的因素。
在温肯期间的科研积累,也是她接连斩获新加坡国立大学、伦敦大学学院、哥本哈根大学等名校录取通知书的秘诀。在综合考量课程内容、研究资源和职业发展潜力后,她选择了新加坡国立大学继续深造。
科研升级:从温肯起步,走向科研实战
进入硕士阶段后,赵海懿更清晰地意识到,科研训练已经从“课堂中的学术练习”转向“现实中的实践探索”。新加坡国立大学的课程设置兼具系统性与开放度,为她提供了进入科研团队、亲身参与真实课题的机会,在实际操作中不断磨炼专业技能与研究思维,也促使她更早思考自己的研究兴趣与未来方向。
温肯全英文的授课环境也让她在科研文献阅读、学术表达方面建立起扎实的基础。在新加坡国立大学继续深造时,她并不是“从零开始”,而是在已有的经验上进一步拓展深度与广度。
正因如此,她才能在硕士期间更从容地开展研究,在团队中快速找到自己的定位,并进一步明确了博士申请的方向。
迈向博士:科研深度与能力拓展并重
为了更好地申请博士项目,她在硕士阶段刻意加强了两方面能力:一是独立思考与批判性分析问题的能力,二是高效的时间管理与多任务统筹的能力。她认为,博士阶段更需要一种“学术主人翁意识”,导师不仅看重你能否完成任务,更在意你是否真正理解研究背后的逻辑,是否有能力自己提出问题并持续推进研究。
对于未来的职业规划,赵海懿希望博士毕业后能继续在高校从事博士后研究,进一步积累独立科研与团队管理经验。 待时机成熟后,她希望进入生物技术行业,将科研成果真正落地应用,带领团队创造更多具有社会价值的创新项目。
“不要因为反复枯燥的实验或一时不顺的结果,而逐渐磨灭自己的兴趣与热情。尝试去享受科研的过程,而非单纯执着于结果,让这个过程本身成为你前进的动力,最终你一定能在科研的道路上收获属于自己的成功与成长。”——赵海懿
文字 | 张锦文
图片 | 受访者提供
一审 | 陈慧
二审 | 项温蔚
三审 | 吕卓环
责编 | 传播与公共关系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