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将大学四年比作三维坐标系,
黄雅雯的轨迹始终沿着
专业深度、实践广度与社会温度三个维度延伸。
作为温州肯恩大学2025届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毕业生,
她用自己的方式勾勒出立体的成长图谱。
这位即将赴香港大学深造的安徽姑娘,
用四年时间证明:
当技术热情遇见国际化教育模式,
青春可以绽放出多元可能。
2025届毕业生:黄雅雯
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毕业去向:香港大学
生源地:安徽省
深耕专业 以代码为笔绘就学术轨迹
“选择计算机专业,是因为看到技术对各行业的赋能潜力。” 抱着对科技趋势的敏锐认知,黄雅雯从大一起就建立起高效学习体系。课堂上她专注于核心概念的吸收,课后通过技术文档拓展知识网络,考前则以思维导图梳理知识脉络,这套“精准输入-系统整合-靶向输出”的学习法,让她以GPA3.8+、年级第七的优异成绩连续三年斩获浙江省政府奖学金、院长奖学金。
在校获得的各项荣誉
在学习之外,她通过科研和实践进一步拓展眼界。2023 年参加新加坡国立大学计算机学院暑期工坊期间,她从零开始学习游戏开发框架,在两周内完成 2D 冒险游戏的核心代码编写。这段从“零基础”到“实战出品”的经历,让她体会到了技术学习的成就感,也让她深刻理解到理论知识需通过项目实践才能转化为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导师Baha Ihnaini指导下,黄雅雯参与中文医疗问诊Chatbot模型优化研究,主要负责数据预处理和模型训练。面对算力受限、数据质量不佳等挑战,她坚持反复试验、优化流程。最终,她以第一作者身份在2024年物联网、自动化和人工智能国际会议(IoTAAI)上发表了相关论文,该会议由广东省计算机学会、广东技术师范大学和广东工业大学联合主办。
科研就像在迷雾中找路标,每次实验都是对耐心的考验。在精益求精的态度驱动下,黄雅雯的科研素养不断积累,为她后续深造奠定下重要基础。
黄雅雯带着自己的研究成果参加各类学术会议
团队协作 在项目实践中锤炼领导力
从Hackathon赛场到校园活动现场,黄雅雯也在一次次团队合作中,磨炼自己的领导力。
作为温肯第二届骇客松比赛队长,黄雅雯带领团队开发校园智能服务App。她了解到团队成员各有所长,便充分利用各自的优势来分配任务。这种基于优势的分工模式,使团队在最终斩获“最佳合作团队奖”与“最有趣团队奖”。
在担任体育协会策划部部长期间,她将技术思维融入活动管理,策划了新生跑、校园体育节等活动。“技术教会我系统化解决问题,而学生工作让我理解团队协作的艺术。”这种跨维度能力的融合,使她在各类校园活动中持续发光发热。
与同专业好友们的合影
热心公益 向下扎根,也向上生长
大一时,黄雅雯加入学校信息技术部门担任学生助理,两年间她处理了无数起校园设备故障、系统调试等问题,获评学校“勤工助学之星”。
在 “萌芽联盟” 志愿组织中,她曾负责统筹瑞安桐浦镇中心小学国学组的教学安排,也曾在温州动漫文化节等大型活动中担任志愿者,以实际行动践行服务与责任的承诺。91小时的志愿服务时长,不仅体现了她‘服务社会’的坚守,也让她看到了更广阔的世界。
和Baha Ihnaini教授及同学的合影
回望大学四年,从课堂到实验室,从校园到社会,黄雅雯始终以代码为笔,在知识图谱上绘制成长曲线。即将前往香港大学攻读计算机科学硕士学位的她,希望继续提升计算机技术水平,在实习与项目中积累经验,未来成为一名技术扎实、富有创造力的软件工程师,同时保持灵活和开放的心态——去适应、去成长、去影响更多人。
文字 | 王亦然
文稿编辑 | 王舒
图片 | 受访者提供
一审 | 尚蕊
二审 | 项温蔚
三审 | 吕卓环
责编 | 传播与公共关系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