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同窗情谊到剑桥之约,温肯心理学双星携手圆梦!


  在学术浩瀚的星空下,她们如双子星般并肩闪耀;于梦想的彼岸,她们如两艘并行的航船携手抵达。温肯心理学的两位杰出学子——刘晓影与马艺琳,凭借卓越的学术能力与不懈的奋斗,双双叩开剑桥大学的大门。两人不仅申请了同一所顶尖学府,还被同一专业录取。今年秋天,她们将前往剑桥大学攻读攻读研究生课程(心理学与教育),开启下一段旅程。

  从科研道路上的默契搭档,到生活旅途中的知心挚友,这对“学霸姐妹花”用四年时光,书写了一段“1+1>2”的故事,在彼此的陪伴与激励中不断突破自我,为这段青春画卷添上浓墨重彩的一笔。

01实力铸就成就:以专业书写成长篇章

  刘晓影与马艺琳的缘分始于科研之路。自大二起,这对科研搭档便在跨文化与心理学领域展开了深度合作。她们的科研之路一步一个脚印,踏实而坚定。

  在心理学专业教授Alexander English的悉心指导下,她们携手完成了众多科研课题,包括研究跨文化信任差异、人工智能解码性别反应差异等,并成功策划了“AI Awareness Week”活动。

  2024年,在Alex教授的指导下,刘晓影和马艺琳的科研课题《文化与先进技术的交汇处:在人工智能时代探索信任与接受的跨文化研究》在学校“Shark Tank”创业竞赛中获得第一,收到了10000美元的科研奖金。

  此后,她们又站上了国际跨文化心理学大会(IACCP)国际学术会议的演讲台,向全球学者展示关于跨文化AI面试官接受度、中美在AI面试官应用中的文化差异等方面的研究。

刘晓影与马艺琳

马艺琳(左)与刘晓影(右)参加“Shark Tank”创业大赛

02相遇相知:从科研伙伴到挚友

  在不断的学术协作中,刘晓影也和马艺琳从科研搭档变成了日常生活中无话不谈的闺蜜,相互打气,相互支持。

刘晓影与马艺琳1

  在温州肯恩大学实验幼儿园实习期间,晓影遇到了一个棘手的问题——孩子们的分离焦虑让她感到无从下手。她向艺琳倾诉了这一困扰,艺琳也立刻给到了自己的建议:“可以尝试运用安全基地理论来进行疏导。比如安排一些活动,与孩子们建立起信任关系,让他们真切地感受到,即使父母不在身边,无论发生什么情况,在幼儿园里他们都是安全的。”

  这一建议让晓影大受启发,难题迎刃而解。而当艺琳在毕业论文中遇到瓶颈时,晓影又会用实习中的真实案例帮她充实内容。在一次次的互相建议与鼓励中,她们的友谊愈发深厚。

  假期里,两人还会相约一起旅行,大三暑假的巴厘岛之旅让他们尤为难忘。这次旅行不仅丰富了她们的阅历,更坚定了她们共同申请研究生、携手进步的决心。

刘晓影与马艺琳

赴巴厘岛参加IACCP国际会议

  到了申请季,她们携手共进,一起挑灯夜战准备申请材料,逐字逐句斟酌文书措辞,反复修改了不下十次。因为申请的方向相同,她们毫无保留地共享信息与资源,互相支持,共同克服种种困难。

03回顾四年:厚积薄发赢得未来

  在通向未来这条路上,她们提前谋划、耐心拼搏,在学习知识和实践行动之间,绘就了一张成长的双轨图。

  刘晓影始终保持严谨的态度,无论是课堂任务、论文撰写还是阶段性测试都精益求精,最终以GPA3.98的优异成绩交出了一份完美的学业答卷。马艺琳在校期间担任Psi Chi国际心理学荣誉学会秘书、学生助理等职务,在课题设计、数据分析和论文写作等专业能力上获得全面提升,同时培养了出色的团队协作、领导能力并丰富了申请背景。

  谈及未来规划时,刘晓影分享道:“希望接下来能在教育心理学领域继续深耕,一边充实专业知识,一边探索如何将这些理论更好地运用到实际教学中,真正解决课堂上遇到的难题。”马艺琳也表示,在研究生阶段,会积极参与更多科研项目来深化专业素养。未来,她希望能将所学应用到基层服务中,为学习困难儿童和困境家庭提供专业的心理辅导与支持。

  如今,这对“学霸姐妹花”手握心仪学校的录取通知书,即将带着温肯“Start Here, Go Anywhere”的理念,以挚友与校友的双重身份,继续在学术道路上并肩前行。

文稿编辑 | 王舒 蔡依慧
图片 | 受访者提供
一审 | 潘瑶
二审 | 王舒
三审 | 吕卓环
责编 | 传播与公关关系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