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座 | 从商海到文坛:温籍华文作家陈河做客温肯,畅谈创作人生


  4月15日,加拿大著名华文作家陈河应邀做客温州肯恩大学,带来"作为移民作家的一生"主题讲座。这位享誉海内外的作家以其独特的移民视角和丰富的创作经历,为现场师生带来了一场思想与文学交融的精彩分享。

陈河

  陈河,原名陈小卫,温州人,曾任温州市作协副主席。90年代初赴阿尔巴尼亚经商,1999年定居加拿大。其作品题材丰富,包括长篇《甲骨时光》《沙捞越战事》,中短篇《黑白电影里的城市》《布偶》《义乌之囚》等。他曾获咖啡馆短篇小说奖、郁达夫小说奖、鲁迅文学奖等文学大奖。

  讲座伊始,陈河回顾了自己从20世纪80年代起,由一名文学青年成长为成功商人,最后回归文学创作成为作家的跌宕经历。他提到,丰富而传奇的人生阅历为他的小说创作拓展了广阔的视野。1998年在阿尔巴尼亚被绑架的惊险经历,更是成为他回归文学创作的转折点。面对死亡的威胁,他心中所想并非恐惧,而是如何将这段惊心动魄的体验化作文字。正是这段经历,催生了《走出阿尔巴尼亚》这部作品,并发表在《当代》杂志上,引起广泛关注。

  此后,陈河的创作之路愈发坚实。2010年,他凭借中篇小说《黑白电影里的城市》获得首届“郁达夫小说奖”。他的创作灵感不仅来源于个人经历,还根植于历史与文化。受加拿大华裔老兵参与马来西亚抗日游击队的历史启发,他创作了长篇小说《沙捞越战事》,该作品在2011年获得第二届“中山杯”华侨华人文学奖主题最佳作品奖。

陈河

  此外,因对家乡温州的深厚思念,他以魔幻现实主义手法撰写了《误入孤城》,追溯温州从清末民初的发展,试图探寻温州人独特的精神基因。回顾自己的人生轨迹,陈河感慨万千:“成为怎样的人,归根结底取决于意志与本能。”他坚信,人生的关键选择必须服从内心直觉。正是这种对内心的坚守,让他感恩自己抓住了每一个机遇,最终完成了年少时的文学梦想。

陈河2

  讲座后,陈河与现场学生进行了深入的互动。现场同学们围绕讲座内容,提出了许多具有思考性的问题:在当下这个浮躁的时代,如何才能静下心来认真阅读?写作时是否会考虑读者的喜好和需求?在面临人生重大选择时,应该从哪些方面进行考量?对于那些计划前往不同环境生活的人,又有哪些实用的建议……面对同学们的提问,陈河先生耐心倾听每一个问题,并逐一给出了细致且富有启发性的解答。他的回答不仅基于自身的丰富经历,还蕴含着对文学和人生的深刻理解,让在场的每一位同学都受益匪浅。

图文 | 陈彤
一审 | 陈慧
二审 | 王舒
三审 | 吕卓环
责编 | 传播与公共关系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