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温肯的校园里,拼搏与梦想的旋律激昂奏响。今年,四位学子成功斩获国家奖学金,用奋斗书写着属于自己的青春篇章。
本期,让我们先走近其中两位追梦者:产品设计专业的屠萱萱,从初入校园的懵懂新生,到如今专业排名第一的佼佼者,她正以独特的设计理念在专业领域崭露头角;教育专业的康睿,凭借近乎满分的GPA和扎实的实践能力,在教育之路上稳步前行。她们以不同的方式诠释着温肯学子的风采——或以创新设计点亮生活,或以教育热忱浇灌理想。虽然领域迥异,但她们都印证了同一个道理:卓越从不是偶然,而是日复一日的坚持与突破。
现在,就让我们一起聆听她们的故事,感受这段充满挑战与成长的大学时光。
屠萱萱
专业:产品设计
生源地:浙江 绍兴
专业排名第一的她,要做接地气的设计师
从入学成绩相对靠后到专业排名第一,大学四年,产品设计专业的屠萱萱一步一脚印,稳扎稳打,先后将浙江省政府奖学金、院长奖学金、海外奖学金以及国家奖学金等重大奖项收入囊中。笑称不是“天赋型选手”的她,凭着一股拼劲,在短短几年内,用汗水与勤奋浇灌出属于自己的绚烂之花。、
01 日日行,不怕千万里
屠萱萱总把 “要做到极致” 这句话挂在嘴边。也正是凭借着这股子拼劲,她在极短的时间内就完成了自己的毕业设计作品 —— 把工业废料粉煤灰成功转化为环保产品。
在确定毕业设计方向之际,屠萱萱留意到我国对煤炭资源存在高度依赖的现状。经过大量资料的查阅,她毅然决定挑战 “粉煤灰升级再造” 这一较为冷门的课题。做出这个选择,意味着她要同时涉足并攻克材料科学、经济学、电子工程这三个此前全然陌生的领域 。
粉煤灰The Shell
由于缺乏相关专业背景,屠萱萱便一头扎进图书馆,开启自学跨专业知识的征程。她先后研读了数十篇生物、化学领域的英文文献,成功攻克了诸如粉煤灰转化率、化学方程式推导等一系列关乎项目可行性的难题。不仅如此,为使产品外观达到近乎无可挑剔的标准,屠萱萱主动自学不同电子元件的运用及搭配技巧,经过不懈努力,终于实现了产品的可视化呈现。
“原本我以为完成产品可视化就万事大吉了,可转念一想,还得论证再造粉煤灰在经济层面具备可持续性,没办法,我又一头扎进经济分析论文的资料堆里了。”屠萱萱笑着回忆道 。
02 思想交锋,火花丛生
2023年秋季学期,屠萱萱前往美国肯恩大学开展交换学习。这段难得的经历,使她深切体悟到中美两国在设计理念方面存在的显著差异。“以往在课堂学习时,我通常较为关注作品蕴含的深层意义,可到了美国后我发现,教授们更为看重作品的实用性与商业价值。”
▲ 在美期间设计的宠物玩具
在美国交换期间,屠萱萱参与了一个与美国宠物玩具制造商 Benebone 公司合作的商业项目。她精心设计出一款结合了慢食碗与漏食玩具功能的宠物玩具。该玩具特别之处在于采用不倒翁结构,能通过漏食的方式与狗狗进行趣味互动。
然而,在众多设计方案里,一个由同学设计、由三棱锥和长方体组合而成的简约作品,凭借其成本低廉且便于大规模生产的突出特性,最终获得公司的青睐。
这段宝贵经历让屠萱萱清晰地意识到自己在商业思维上的不足。她感叹道:“真正要推向市场的产品,相较于作业设计的产品,需要考虑的因素截然不同。” 屠萱萱还表示,期望未来能够踊跃参与更多商业项目,在实践过程中不断提升自我 。
▲ 生理期互助盒Period Box
回到温肯后,屠萱萱开始思索怎样让自己的设计更贴合实际需求,更 “接地气”。为此,她精心设计出一款 Period Box(生理期互助盒),旨在助力女性精准追踪自身经期。
Period Box 是一款极具创新性的卫生巾盒,它能够依据使用者抽取卫生巾后盒体产生的重量变化,自动记录整个经期过程。
在屠萱萱不遗余力地推动下,这款产品在她所在的建筑与设计学院得以成功推广并投入使用。而且,她十分重视使用者的反馈,基于这些反馈,持续对产品进行升级与优化,力求让产品性能更加完善 。
03 课中求知,课外践行
课业之余,屠萱萱积极投身于中文辩论社、学生媒体与设计中心、学院助理团队等各类学生组织与社团,在多个领域充分施展自己的设计才能。
作为学院学生助理,屠萱萱获得了更多与教授交流作品的机会,借此不断完善自己的设计。不仅如此,她还参与到温肯学子的创业项目中,在实践过程中努力学习如何与甲方进行有效沟通,进而制作出令甲方满意的作品。
回顾四年大学生活,屠萱萱直言,丰富的实习经历、参与设计赛事的历程以及优异的学习绩点,三者同样关键。“积极投身课外活动,充实个人履历,让大学生活过得更加精彩,如此才能在申研时更具优势。” 临近毕业的屠萱萱,将这一贴心建议留给了学弟学妹们。
“想” 都是问题,“做” 才有答案。屠萱萱感慨道:“希望我们都能为自己确立目标,并为之努力奋斗。宁可在尝试中犯错,也不能因畏惧而退缩,唯有如此,才不会留下遗憾。”
康睿
专业:英语
生源地:河南
从温肯出发,追逐我的教育梦
就读大四英语专业的康睿,凭借在校期间的优异表现,荣获2025年度 “国家奖学金”。“国奖” 对她而言,不仅是一项意义非凡的荣誉,更是对她四年来持之以恒努力的高度肯定。
01 拒做“小镇做题家”
来自河南的康睿,从大一开始便清晰确立了毕业后出国读研深造的目标。在了解到GPA等标化成绩是申研最为关键的一项考察指标后,她在学业上丝毫不敢懈怠。大学四年里,她始终勤奋刻苦,最终 GPA 近乎满分,为自己的本科学习交上了一份堪称 “满分” 的答卷。
立志投身教育事业的康睿,目前已成功收到来自英国 “G5” 院校之一的伦敦大学学院的教育学硕士录取 offer。不久后,她将奔赴伦敦继续深造,追逐自己的教育梦想。
满分绩点的背后,是康睿夜以继日、孜孜不倦的辛勤付出,但她的大学生活同样不乏五彩斑斓的青春色彩。在学术上维持高水准的同时,为了让自己的大学生活更加充实丰富,她踊跃参与各类校内活动。学校团委成员、书院导生、学术朋辈导师……这些不同角色,都是她在温肯校园里的别样分身。
大学四年间,康睿经历过疫情笼罩下的温肯校园。作为团委成员,她将 “党员冲在第一线” 的精神牢记心间。彼时已是入党积极分子的她,主动扛起了每天清晨 6 点为同学们采集核酸的重任。她把这段日子称作 “大学最辛苦的一段时间”。然而,也正是这段经历,让康睿对 “党员” 这一身份所承载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有了更为深刻的领悟。2023 年 6 月,康睿凭借出色表现,荣获 “优秀 RA” 的荣誉称号 。
02 做知识的“实践者”和“传递者”
当被问及四年本科学习生活中印象最为深刻的一门课时,康睿给出的答案是一门以实践为导向的课程——EMSE3421 。
EMSE3421是一门实习课程,康睿面临的挑战是在温州当地小学给小学生授课。从书本知识走向真实课堂,这对她而言是个不小的难题:那些活泼好动、坐不住的孩子们,究竟怎样才能把知识有效地传授给他们呢?
经过几堂课的细致观察,康睿发现三、四年级的小学生注意力集中的时间较短。于是,她调整教学策略,每堂课只讲解15分钟的重点知识,剩余时间则通过开展游戏活动,来提升同学们的课堂参与度,巩固所学内容。
▲ 实习课堂寓教于乐
通过持续的反思与教学方法的优化,康睿成功赢得了学生们的喜爱。在这一过程中,她逐渐明确了自己的学术兴趣,决定将教育学作为未来深造的专业方向,并立志成为一名教育领域的领导者。
受到这门课程的激励,康睿进一步探寻改进教学与实践教育的更多可能性。自2023年10月起,她开始担任学校的学术朋辈导师,截至目前,已助力超过40名温肯在校同学提升了学业成绩 。
基于丰富的实践经验,康睿深入钻研教育相关领域,精心总结挖掘研究成果。目前,康睿已基本完成三篇以第一作者身份创作的研究性论文,接下来,她计划将向国际知名期刊投稿。
▲实习期间的课堂
临近毕业季,康睿也大方分享了自己下一阶段的规划与愿景。前往英国读研期间,她期望深入探究针对不同群体的教学方法,包括婴幼儿、初高中学生以及成人学生群体。未来,她渴望投身于像温肯这样的中外合作大学或者国际性教育机构,凭借自己所学,助力更多中国学子登上世界舞台 。
文字 | 金琪轩 周楚尧
图片 | 受访者提供
一审 | 项温蔚
二审 | 尚蕊
三审 | 吕卓环
责编 | 传播与公关关系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