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肯恩大学人文学院心理系的学生
邹维和曲一萌
收到了来自大洋彼岸的offer
她们将从温肯出发
走向宾夕法尼亚大学和哥伦比亚大学
开启一段新的旅程!
Psi Chi采访到了两位学姐,
让我们听听她们的本科故事和申研经验吧~
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
邹维 Vivi
1. 您是否毕业?目前是在继续深造还是已经投入工作?
是,已经于2024年1月毕业。
计划八月赴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攻读教育学硕士(M.S.Ed),项目名为人类发展的跨学科研究。
2. 最初是为什么会选择在温州肯恩大学就读?在温肯人文学院就读有什么感受?
原因:
1) 当时我对温肯美式教育的开放、平等且自由的教育环境很向往,也很想体验一下和中国传统教育模式不同的国际化教育,尝试新事物。
2) 在高中期间的学习中,英语是我相比起来最拿手的一门学科,因此在报考的时候认为全英文授课环境我应该可以很好地适应。
感受:
1) 人文学院给我的带来的人文关怀真的很多!不愧称之为“人文”学院!可以很明确地感受到人与人之间的温暖,不仅是学生与学生之间,还有学生与教授之间、学生与中方教职工之间都是如此。
2) 人文学院的课程大多是小班教学。在这种形式的课程中,大家都能在与老师、教授距离更近的同时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包括自由地小组讨论、发表意见,创造性地进行演讲报告等。教授也很鼓励学生与教授探讨问题,鼓励师生间的平等,完全不同于以往我们所熟知的传统课堂教育。
3. 您是否有没有参与科研项目?是参与哪位教授团队?大致科研方向是什么?您觉得参与科研活动的最大收获是什么?
有,分别与三位教授做了四段SpF科研。
大致方向:
与Amrita Kaur教授做了两段科研,分别是对我校SpF项目的现有效果和未来可持续发展进行定性和定量研究,以及探讨了高等教育中教师职称对师生关系及权力距离的影响。与Alexander English教授合作探究了在中国集体主义背景下,父母在初显期成人的自主性发展及职业决策中的作用。与Rosalie Palaroan教授一同调查了中国西南部的摩梭族群体,并运用母系制度理论分析了他们特殊的婚姻状况、实践和功能,及他们的家庭结构和分工。
收获:
温肯所推崇的SpF政策,我认为其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学生的自主性,并能与其他专业合作以促进跨学科研究。在我的几段SpF科研经验中,我和我的团队伙伴共同合作,自由设定研究过程;在与教授的密切合作中,我也逐渐成长为更加成熟专业的研究者。其中,我的定性与定量科研的能力都得到了提升,习得了不同的研究方法,同时也提升了交流、演讲、自信心等软实力。
4. 在社会实践方面,学院与地方、企业都有展开相应的合作,你有参与哪些实践活动吗?有什么印象深刻的故事吗?你觉得对你自身学习发展、职业规划有什么助益吗?
我参加了温肯与温肯实验幼儿园合作办理的心理学实习课程,对照顾幼儿园小朋友和设计幼儿课程有了新的理解,也实际上更坚定了我喜欢小朋友的心。
我参与了Amrita Kaur教授组织的高中干预计划,一起设计丰富的活动,去引导高中生树立成长心态,培养他们的积极情绪来应对考试焦虑。我们分享各种认知重组和放松技巧的方法,例如冥想、迷走神经刺激和绘画着色游戏等。
这些经历令我意识到,学习及人类的发展最重要的方面是围绕着人际关系,与不同的“他人”所建立的联系。人类发展研究人员一直强调这些联系和归属感的重要性。温肯带给我的经历也生动地说明了这一理念——因此,我的研究生项目申请的也是与人类发展所相关。
5. 您将来的发展方向是什么?为什么?
研究生毕业后,我可能会想继续攻读博士学位。我想利用我在心理学、教育学和人类发展领域方面的相关背景,以及我的学生-教师合作的研究经验,致力于最小化学生和教师之间的权力距离,创造一个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环境。从长远来看,我希望通过帮助学生意识到和最大化他们的自身优势,并赋予他们自主发展成长的技能,为改变中国的传统应试教育环境做出贡献。
美国哥伦比亚大学
曲一萌 April
1. 您是否毕业?目前是在继续深造还是已经投入工作?
还没有毕业,预计将于今年六月毕业,计划八月赴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攻读文学硕士,项目名为教育中的认知科学。
2. 最初是为什么会选择在温州肯恩大学就读?在温肯人文学院就读有什么感受?
温肯作为一个中美合办学校,提供了融合中美教育理念和文化的学习环境。选择温肯是觉得学校能够为我们提供更广阔的国际视野和跨文化交流的机会,并且能够更好的为未来的研究生申请打下基础。
肯恩人文学院提供了丰富的学术资源和高质量的教学,有着优秀的师资和教学团队,所有我接触过的老师都很负责任,并且有很强的专业素养,课堂氛围也很轻松愉快,大家可以一起讨论学术知识。除此之外,老师和学生之间也不会有很强的距离感和阶级感,有任何问题都可以及时和老师提出。人文学院还给学生提供了很多的科研机会,可以积极主动地联系你感兴趣的老师寻求一起开展科研项目的机会。
3. 您是否有没有参与科研项目?是参与哪位教授团队?大致科研方向是什么?您觉得参与科研活动的最大收获是什么?
我参与了由Amrita Kaur教授主持的SpF项目,探索中国大学生的主体参与及自我效能感与成长心态的中介作用,还与Alexander English教授合作探究了在中国集体主义背景下,父母在初显期成人的自主性发展及职业决策中的作用。
通过参与这些科研项目,我对相关领域的研究问题和方法有了更深入的了解,积累宝贵的学术经验。在这个过程中也提高了自己的学术能力,包括查找文献,收集数据,撰写文章等,对科研的基本步骤也有了系统的了解。除此之外,我的团队合作能力也得到了提升,在进行科研的过程中需要与团队的其他成员进行分工合作,并及时沟通出现的任何问题,大家都为了共同的目标努力。
4. 在社会实践方面,学院与地方、企业都有展开相应的合作,你有参与哪些实践活动吗?有什么印象深刻的故事吗?你觉得对你自身学习发展、职业规划有什么助益吗?
我们专业有一节实习课PSY4950,这节课是和学校对面的幼儿园合作的,我们可以到幼儿园里面去当助教,一边帮助老师,一边可以和小朋友们互动,观察他们的行为。印象比较深刻的事情是,因为这个幼儿园是国际幼儿园,所以会有我们教授的小孩也在里面上学,其中小班有一个外国小朋友在刚开学的时候特别内向,早上来学校的时候还会在校门口大哭,但是一个学期的实习结束之后,我目睹了这个小朋友一点一点变得更开朗,在老师的引导下和周围的其他小朋友逐渐打成一片。所以这一段经历也算是让我感受到了教育的力量和魅力吧。
5. 您将来的发展方向是什么?为什么?
未来可能会从事教育行业的相关工作吧,因为研究生也选择了相关的专业,希望能用自己的知识和力量为创造一个更加开放、和谐、平等和愉快的学习环境做出一点贡献。通过教学、研究、管理等方面的工作,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和影响力,为学生们提供优质的教育资源和个性化的学习支持。同时,我也愿意积极参与教育改革和创新,探索更有效的教育方法和模式,以满足不断变化的社会需求和学生需求。
图文 | 邹维 曲一萌
文稿编辑 | 张宸荣 刘乐之
排版 | 王翔馨
审核 | 徐萌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