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
是一条不断向前的路
嘉宾介绍 徐海宁
2013-2017 就读于温州肯恩大学经济学专业
2017-至今 杭州葫陆实业有限公司创始人
徐海宁话不多,清秀的外表下略带一丝腼腆,但谈起他的事业时,他腼腆的笑脸上流露出了自信,向我们侃侃而谈。在他的眼里,那是一条不断向前的路,目的地是否高远在眼下并不是十分重要,最重要的是这条路是否坚实,以及在行路的每个阶段,自己是否很好地把握了航向。
创业之于徐海宁,并非任何灵光乍现或意气方遒的产物,而是从小就已确认的人生方向。自高考结束后选择温州肯恩大学始,每一个关键决定,他都以此为判断依据。所有重要的灵感、热情,甚至每一个在当下看来微不足道的决定,都在为这个目标蓄力。他清楚自己要去向何方,要舍弃什么,以及做一切选择的依据在哪里。
如果每个人都是一艘开向远方的船,徐海宁就是自己那艘船上最坚定的舵手。
一、求学温肯,见见天地
高考毕业后的徐海宁面临着两个选择:直接创业,缓解父亲去世后的家庭经济压力;或是继续求学。尽管母亲旗帜鲜明地阻止他创业,但他仍然为自己的未来事业奔走起来,尽管这一决定很快被继续升学所取代。但在大学期间,关于创业的尝试始终是他学习之外最重要的课题。
即便谈起为何选择温州肯恩大学,徐海宁仍流露出创业者特有的机敏与嗅觉:在「可预见」与「挑战」之间果断选择后者,勇于直面新鲜感与复杂性,要让自己充实地度过大学时光。不同于国内高校传统教育体系与管理体系的温肯,在可选择范围内,成为了他的首选。至于专业,当然是经济学,尽管他后来意识到实际企业管理的技巧没有任何教科书能教会,但温肯给予他的语言能力、思维方式、视野以及向优秀同侪学习的机会,在事后总结时,仍是当时的他最正确的选择。
在徐海宁记忆中,2013年初入学时,温肯校园仍是个正在建设中的工地,教职员工加上学生全部总数也不过五百人,是一个小型的「温肯村」。在这个典型的「熟人社会」中,人与人之间的距离是如此之近,来自于学业上的负担反而激发了同学们的巨大潜力,而优秀的同学又是如此之多,对善于学习的徐海宁而言,是一个如鱼得水的环境。
然而「如鱼得水」并非意味着没有挑战,反之,当他在形容自己大一的经历时,用了「地狱难度」一词。温肯全英语的教学环境,给语言基础并不扎实的徐海宁带来了巨大的挑战。面临语言与专业课的双重挑战,除了迎面赶上,徐海宁别无选择。面对困难,徐海宁显然是一个务实主义者——坚持不懈,直到它被解决。
「地狱模式」维系了一年,度过这个阶段,对于专业课的学习变成了柳暗花明的奇妙经历。在掌握语言这一基础工具后,温肯各类essay、presentation、exam、paper需要大量的资料查阅和准备工作,对于这些直接源于课业的压力,徐海宁不再感受到挑战,而是变成了乐此不疲的享受。此时培养的对Google等检索工具熟练使用的能力,在他日后寻找创业机遇时,发挥了巨大的作用。而温肯独特的人文通识课程,对于开放性思维的鼓励,人人发言、充分调动每个人积极性的学习氛围,高强度与高密度的学习量,为他的提升和自我展现提供了充分的机会与舞台。
/ 在温肯时的ACCT专业合照
与此同时,温肯自由而不失秩序、包容而倡导正面价值的氛围,给有着创业梦想的徐海宁,留下了足够的尝试空间。
二、温州初创业,找到前进方向
事实上,从大一开始,徐海宁就已经开始了为创业准备的各种尝试:深圳华强北倒腾非知名厂商的手机到温州进行售卖;走访丽岙的各咖啡馆,向咖啡馆老板取经留存客户之道;自学编程与数据架构,跟同学一起研发校园app……所有的尝试,他都结合自身实际情况,认真分析项目难度、可行性与持续发展的可能性。尽管这些项目并没有成为他最终的创业方向,但很好地锻炼了他的人际交往和业务谈判能力。在当时他并没有意识到,自己此时的努力,都将成为日后事业的基石。
/ 骑车走访丽岙的各咖啡馆
直到大三下学期,因课业而培养的熟练操作搜索引擎的能力,徐海宁像往常一样利用课余时间浏览海外资讯和优秀商业案例,渐渐的,他把目标瞄准了精酿酒市场。他发现,当时精酿酒消费在国外早已成为一种生活方式,在国内市场上却还是一片空白。制作精酿酒需要大型蒸馏设备,而这种设备在国内却很少有厂家生产。
行动力极强的他立马开始查阅相关资料,学习各大蒸馏设备生产商的技术与相关基本知识,并开始寻找商机,通过不断向有需求的潜在客户发送邮件,表达合作意向。找到意向客户仅仅是第一步,而在接下来的时间里,他需要不断地与这些客户保持联系,展示自己的专业性,以建立客户对自己的基础信任。直到两三个月后,他收到了来自美国和南非的两笔订单,总价值约人民币三十万元,客户一次性把订单全款打到了他的个人账户。
/ 海宁创业初期的产品
这是他自八九岁时形成创业梦想,到高中毕业至大三的漫长尝试中,正式迈出的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步。回忆起当时的心情,他用“感觉都飘起来了”描述自己的兴奋心情。但很快他就会意识到,这仅仅只是开始,剩下的每一步,都是考验自己的关卡。
他开始在温州龙湾区的各大机械制造厂商中,寻找合适的代加工厂,这过程同样并不容易,碰钉子或吃闭门羹是常有的事。找到合适的代工厂后,课余只要有时间,他就整日整夜泡在工厂内,向技术工程师学习关于蒸馏设备的专业知识。解决了生产问题,他又面临着货物运输的难关,大四上他注册了外贸公司,摸索工商注册、出口报单等流程。
/ 创业初期位于龙湾的贸易办公室
从收到货款到客户收到设备,共花了两个半月的时间。回忆那经历,他形容自己是“在沙漠中生存”,像任何初创业的人一样,独自面对并解决所有问题。在那之后,一切似乎开始上了轨道。但随之而来面临的其他问题也是他始料未及的:代工厂盗用技术图纸;生产力无法满足客户增长速度;因为年轻及业务增长,而不被生产厂商信任等。「是否要拥有属于自己的生产线」,在此时作为一个潜在命题,正在等待未来的徐海宁解决。
三、决定转型,上下求索的未来之路
2017年,因为家庭及事业长远发展需要,已毕业的徐海宁决定回家乡富阳继续自己的蒸馏事业。此时,因为国内生产成本低、生产技术好、产品口碑有保障,他已有拥有了一批稳定的客户源。但此时的徐海宁已经意识到,即便业务在稳定增长,没有属于自己的核心技术,公司发展命脉在某种程度上并没有完全掌握在自己手里。
他租了一个800平方的厂房,几乎耗尽自己当时所有的现金流。这时他有了属于自己的研发和技术团队,研发拥有核心技术的新产品。与此同时,他敏锐地察觉到了电商(及跨境电商)的巨大潜力,除了继续承接老客户的订单,他逐步把原先的传统外贸模式向电商模式转变,并组建了电商团队。
/ 海宁公司的加工车间
谈起自己创业至今的经历,徐海宁直言这一转型是他做过最艰难的决定。这意味着他要突破自己的舒适区,介入重资产领域,除了直接承担巨大的现金流压力,他还要从零开始学习电商的运营技巧和逻辑,眼前的所有事物都变得不甚清晰。这是个巨大的挑战,而他除了继续前进,此刻已别无选择。
除了电商运营,「产品研发」也是他亟待攻克的重大课题,2018年7月,徐海宁跟团队成功研制出了第一款小型蒸馏设备,此时他也拥有了属于自己的品牌——「葫芦蒸馏」。通过把不断研发出的新产品投到国内电商平台,除了原先的国外B端客户,他的产品也逐渐触及终端零售用户。通过淘宝、公司官网、亚马逊、速卖通等国内外电商渠道,徐海宁逐渐稳健地把自己的事业版图扩大。如今,葫芦蒸馏已拥有40多款蒸馏设备产品,其中5款产品具备外观设计专利,1款产品拥有实用新型专利,1项发明专利正在申请中。他也组建了属于自己的团队,14名员工,分别负责销售、生产和运营等工作,且大多为本地村民。“在创业路上,政府给予了我很多帮助,我也希望能够带动本地居民就业,反哺家乡、回馈社会”,徐海宁说。
/ 海宁的公司所研发的产品
/ 目前位于杭州的葫陆蒸馏
事业的不断发展,对徐海宁的要求也在逐渐发生变化:原先他需要事无巨细地关注到每个环节,随着团队的不断扩大,他需要向一个合格的企业管理者转变。自2020年以来,徐海宁先后多次参加富阳当地区政府人社局组织的创业培训课。“通过培训,我接触到了更多的创业者、投资人,学到了很多优秀的创业和管理经验。”徐海宁说,也正是通过这一系列的培训,他真正意识到了团队的力量。在学会依靠团队、管理团队后,他发现创业之路不再像之前那样让人喘不过去,反而走得愈加轻松。与此同时,他也接触到了一些优秀企业家,以及许多与自己同龄的创业者,在他们身上,他不断汲取关于企业管理与资本运作的知识与经验,不断为成为一个更脚踏实地、高瞻远瞩的创业者而努力。
/ 海宁及其团队所获得的专利证书
目前国内蒸馏及方向市场有着巨大的市场潜力,葫芦蒸馏的意向客户也逐步在向知名厂商拓展,徐海宁在看到这一切的同时,仍秉持着创业初的审慎与冷静。作为一个务实的创业者,之于徐海宁,脚下的道路与远方的目的地同样重要。正如即将迎来10周年校庆的温州肯恩大学,“于此启航,走向世界”。
/海宁为母校办学十周年送上祝福
-END-
文字 | 阿茶,温肯校友会
图片 | 徐海宁
排版 | 徐霜
审核 | 陈怡妤
责编 | 温州肯恩大学校友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