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肯学子给市委书记陈伟俊写了一封信……

2021-03-16 | 头条发布, 在校学生 | wangzhiyao

“3年多的学习和生活,近3个月的实习和调查,让我们对温州日新月异的城市面貌和市委市政府相关工作有了更深感受,我们对温州的毕业生人才工作也产生了许多感悟和思考……”

温州首个“人才日”前夕,温州肯恩大学大四金融专业的陈芳园和温州医科大学的4名应届毕业生一起,怀着忐忑的心情向市委书记陈伟俊写了一封信。

令陈芳园欣喜的是,这封信很快就得到了陈书记的回复,而且市委人才办迅速牵头召集相关部门,专门举行了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座谈会,陈芳园也应邀参加。

 

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座谈会

 

千余字的信,泛起层层涟漪。

字里行间,既有高校学子们的真情流露,也饱含着新时代青年对温州发展的期许。

 

 

一封信的背后,是一次关于温州毕业生人才政策吸引力的大调查,调研组选取了杭州、宁波、深圳和厦门作为对比,问卷在温州本土高校广泛传播,共收回有效问卷3425份。

调查团队由5名温州高校应届毕业生组成,其中就包括温州肯恩大学金融专业的陈芳园。陈芳园表示,团队之所以会关注到温州毕业生人才政策,是因为在市委政研室“云实习”期间接到的一个“命题作文”,于是便在老师的指导下开展对温州毕业生人才政策吸引力的调查。”

事实上,在调查之前,团队在周边同学中进行了小范围的预调查,结果发现,多数大学生对人才政策并不了解。

团队经讨论后迅速确定了调查主题:在温大学生人才政策知晓度和偏好度分析。

 

团队合照(陈芳园左二)

 

“我们都是应届毕业生,因此特别选取了与我们息息相关的‘510计划’中的十条政策进行分析,一方面是想通过深入调查从政府宏观视角去了解公共政策,另一方面也能以我们作为学生的视角去剖析政策的不足。”陈芳园说。

通过回收问卷、建模分析后,调查组有不少意外的收获,并形成了一份完整的分析报告。如何能进一步推动调查的意义,既助力温州经济发展,又能为广大毕业生争取到更贴合实际需求的政策?调查组成员产生了给书记写信的想法。

 

给市委书记写信,要说些什么?需不需要公文体?刚开始团队大家内心都挺矛盾,谁也没给书记写过信,写什么?怎么写?但很快大家一致决定,代表在温高校毕业生,向陈书记说说大家的心里话。

团队五个人来自国内五个不同的城市,但却都共同惊艳于温州市不断提升的底蕴和颜值。于是在信中,同学们讲述了在温州四年学习生活的感悟,市域铁路S1线一期开通运营,雁荡山、江心屿、大罗山等景区整治提升,各大商圈的修建,让生活越来越方便。同时,他们还提到温州全民战疫展现出的新时代温州人精神以及世界青年科学家峰会展示出温州的开放、创新与活力。

大家的感受也在问卷的结果中得到印证。调查发现,对于在温高校毕业生来说,温州的毕业生人才政策吸引力还是很强的。

 

2019年温州创博会上的陈芳园

 

陈芳园家乡为宁波,但提起生活了快四年的温州,她直言:“温州是一个很适合年轻人创业的城市。”2019年的温州创博会,陈芳园就带着她自己创新项目亮相,该项目利用温肯学子的国际化视野和温肯作为中美合作大学的独特优势,组建一支专业团队去帮助当地企业升级,对接国际市场。团队学生可以在提高自身的同时,服务于社会。

3月10月,市委人才办牵头召开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座谈会,陈芳园应邀参会。“现场,信中提到的建议中有涉及到的市委政研室、市教育局、市人力社保局、市文广旅局的有关负责人都来了,大家耐心倾听我们的建议和想法,针对问题逐条讨论优化办法。”

 

陈芳园在会上发言

 

会上,陈芳园还积极发言,她现场提出应成立“温州学生大使团”, 形成政策长期普及机制,由学生大使们为同学讲解政策,逐渐提升在温学生们对政府政策的知晓度。此外她还建议政府应该对现在已有的人才政策做一个集成平台,类似于我们的new WKU, 借此来提高政策搜索效率、补贴申请效率等。

让陈芳园印象最深的就是,会上她问“温州到底需要什么样的人才”,得到的答复是“温州包容各类型人才,无论是网红还是院士,都能在温州安居乐业”。“我想这种包容的精神,是温州真正吸引人的地方所在”,陈芳园说。

如何让温州真正成为“创业之都”,真正做到“来了就是一家人”,学子们的呼声,是未来温州人才政策优化的方向

 

来源 | 温州日报

文稿编辑 | 范晨

制作 | 汤涟猗

责编 | 媒体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