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学科研究出成果| 我校师生受邀在IEEE生物医学工程年会上报告论文

2018-08-02 | 科研新闻, 头条发布, 理工学院 | emmawgq

7月17日,第40届IEEE医学信息与生物工程年会(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f the IEEE engineering in Medicine and Biology)在美国夏威夷举行。我校生物学助理教授孟宇博士及其团队的一篇关于《血脑屏障靶向多肽蛋白(多聚赖氨酸-载脂蛋白E)对乙酰胆碱脂酶A活性的抑制作用》的研究论文被大会录取。作为第一作者,2018届计算机毕业生陆璐在大会上进行了口头报告。

  
2018届计算机毕业生陆璐在大会上进行口头报告

IEEE EMBC是世界上最大的生物医学工程学会,该组织拥有11000多名会员,涵盖全球约97个国家和地区,IEEE EMBC是目前全球参会人数增长最快的会议,也是本领域淘汰率最高的国际性学术会议。涵盖生物医学工程、医疗保健技术研发、临床转化、技术转让和创业以及生物医学工程教育等尖端研究和创新主题,代表着生物医学工程领域最前沿的研究水平和进展情况,每年也聚集众多全球顶尖学术大师与科学家参会。

此次录用的论文由孟宇、Toby Michelena、Aloysius Wong等我校生物学专职教师以及计算机学教师张长江以及计算机系学生陆璐共同完成。

孟宇博士(左)和陆璐(右)

2016年,孟宇博士开始着手《关于一新型高效跨越血脑屏障的非嵌合药物输送载体K16ApoE的机制的研究》这一科研课题,并于2017年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

该项目主要阐述了酶替代疗法(ERT)是治疗溶酶体疾病(LSD)的最有效方法, 然而血脑屏障(BBB)严重阻碍了药物抵达中枢神经系统(CNS),限制了ERT在含CNS病变的LSD中的应用。目前已有的跨越BBB的主要方法,药物入脑量很低且无明显疗效,没有延长疾病小鼠平均寿命。近期研究表明一新型多肽载体(K16ApoE)在一LSD疾病LINCL小鼠模型中,通过与蛋白药物三肽基肽酶1(TPP1)非共价结合后可大量将药物输送入脑且小鼠寿命得以显著延长。然而K16ApoE的作用机制不清,极大限制了其临床转化的可能性。他们通过进一步研究表明,K16ApoE有望成为中枢神经系统药物的通用载体,因此本项目的研究结果将对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治疗具有变革性意义。

该项目的研究实现了生物与计算机跨学科交叉应用,对促进我校学科发展起到了重大重要。作为唯一的学生成员,计算机专业的陆璐于2017年加入团队,利用所学专业知识,用计算机模拟多肽与蛋白质关系,对K16ApoE的生物化学性质进行了研究, 进一步推动了对该多肽作用机制的理解。

陆璐表示,通过这一项目的研究,真实地将自己所学的计算机知识应用到了生物领域,也让她进一步明确了自己的研究生方向。今年秋季,她将前往美国密歇根大学安娜堡分校攻读生物信息学专业,继续尝试用计算机技术来探索未知的生物问题。
文稿 | 王舒
编辑 | 周晨艳
责编 | 媒体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