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KU毕业“声”|王易之:在实践与学术中拓展设计的无限可能


王易之

  爱丁堡大学、伦敦大学金史密斯学院、金斯顿大学、拉夫堡大学、南安普顿大学……截止目前,来自温肯视觉传达专业的王易之,已经收到了五所世界知名研究生院校的offer。

  连续两年获得院长奖学金,在校园可持续发展设计竞赛中斩获第一名,参与温肯校园宣传片的拍摄,担任校园广播之声宣传部部长、成为设计师助理……在走向梦校的过程中,王易之过得十分充实。

  对于王易之而言,伦敦大学金史密斯学院就是她的心中所向。不同于常规的艺术院校,金史密斯学院注重于探索如何定义设计,并不断寻找设计的边界。王易之说:“我想知道自己的创造力和潜力的边界在哪里,这是我继续读研的目的之一。”她表示,希望自己能够在未来的学习中,找到这个问题的答案。

2024届毕业生:王易之
专业:视觉传达设计
毕业去向:伦敦大学金史密斯学院
生源地:浙江杭州(萧山区第二高级中学)

1 学业实习,一步一实践

  大学4年,王易之有四段实习经历。从画室助教到公司设计师助理。在她看来,实习是一段非常必要的体验。在实习过程中,人们不仅需要具备专业能力,还需要个人的人际交往能力。王易之提到,当遇到学术性和商业性的碰撞时,个人的消化和理解尤其重要。

  在校内,王易之也积极践行生活实践。在建筑和设计学院举办的校园可持续发展设计竞赛中,王易之和“Command N”团队伙伴们斩获桂冠。他们提出了“校园清塑计划”主题,旨在通过设计,向大众传达尽量减少使用塑料制品、使用可重复利用资源的理念。

王易之1

王易之和团队伙伴们参加校园可持续发展设计竞赛

  在比赛期间,王易之主要负责视觉产出,像是排版可持续使用的手册、汇报PPT等等。比起排版制作,王易之印象最深刻的还是前期的调研,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并且和小组成员之间相互商榷、磨合方案。最终,王易之和团队伙伴们专注于解决塑料制品回收这一校园痛点问题,展现出了一系列校园可回收的持续性设计方案,并荣获第一。

王易之2

王易之和团队伙伴们在校园可持续发展竞赛中获得第一名

2 温肯点滴,一步一长成

  温肯的校园生活,就像是一片沃土,给予王易之充足的空间成长。

  在这个包容、开放的校园环境中,王易之坦言:“最大的改变就是我变得自信而强大了,也学会了更好地去表达自己”。她认为,这样的转变得益于教授和同学们的关心与帮助。

王易之3

王易之和教授

  视觉传达是一个“庞大”的学科,其中涵盖了平面设计、交互设计、包装设计、插画设计等众多分支。实际上,视觉传达设计的核心是传递信息,这也是王易之在大学生涯中习得的最重要的部分。在她大二时,平面设计和产品设计学生也进行了一次“联动”,共同完成了以“中国传统文化”为主题的系列盲盒设计课程。王易之小组将古代四大美女的理念赋予现代化妆品,让消费者体验到美妆的乐趣。“从交叉学科中,学习不同领域的知识”,她认为,这是一次有趣且大胆的尝试。

  在这四年中,王易之从零到一,完成了最后的毕业设计展,从中她获益良多。在温肯求学期间,王易之所学到的一切促使她努力寻找生活中的美好与趣味,这也促使她成为一个更加充实、更有活力的个体。

3 走向梦校,一步一脚印

  在走向梦校的过程中,王易之深入了解了目标院校偏向的录取风格和研究方向,继而着手准备作品集。这一阶段,她将重心放在“人与自然”的共生关系上。通过浏览网络上对于“身体疤痕”的讨论,王易之深受触动。她提到,“有人会用纹身在伤疤上作画,使其变成美丽的独特象征”,这也让她受益匪浅。

王易之4

王易之作品

  在探索和设计时,王易之想要通过作品,鼓励人们接受伤疤,并建立自信和认同感。她尝试用与身体纹路相似的材料来表示主题,比如麻线、天然纸浆、石膏布等媒介。同时,通过一系列装置,模拟出被人“嫌弃”“不满意”的部位,并将它们与自然相结合,观察并记录人们看到身体痕迹和自然痕迹融合时的反应。在王易之看来:“只有与自然重新连接,我们才能重新发现自爱,让不完美的身体重获完美。”也正是王易之让设计从生活出发的理念,契合了金史密斯学院的精神,成功获得了面试官的青睐。

王易之5

王易之作品

  面对未来,王易之认为,虽然未来处处充满了不确定性,但她深信自己做的每件事都意义非凡。

  “坚定走自己选择的道路,并期待自己变得更加坚定勇敢”,这是王易之对自己未来的寄语。相信她会通过一点一滴的努力,成功实现自己的理想抱负,在金史密斯学院开启人生的新篇章。

文字 | 陈王豫
文稿编辑 | 金恋妘
图片 | 来自于受访者
一审 | 陈慧
二审 | 王舒
三审 | 吕卓环
责编 | 传播与公共关系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