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时一个多学期,每周开小组会议跟进,英语系Sheena Mao和Sudie Fan在Jennifer Marquardt教授的指导下,终于如期交出了一份满意的答卷。
她们的学生研究日作品Measuring Reader Engagement Across Mediums考察了电子文学和传统印刷文学读者参与度的差异,表现出两位年轻人立足网络时代对新型文学载体的深刻思考。
以下是两位学生的采访问答:
Q:你们的创作动机是什么?
A:最早是Dr. Jennifer Marquardt提出的,我们也觉得这个课题(电子文学和传统印刷文学在读者参与度方面的差异)比较有研究价值。毕竟电子文学在国内,算是比较新颖。
我们很快便开展了为时一个学期的探讨。每周我们都会去老师办公室开个小会,分享过去一周通过阅读文献或查找学术资料所获取的信息。我们认为单靠问卷调查获取的数据可能达不到理想中的客观。原本我们野心很大,想结合叙事理论和大脑方面的研究方法,比如MRI(核磁共振),Brain-Scan(脑部扫描),并邀请生物方面的专家来跟我们一起做这个课题,但是因为种种原因最后没能落实,比较可惜。
Q:过程中遇到哪些困难,最大的挑战是什么?
A:整个过程我们都在克服各种困难。但是对我们影响比较深的一是人员的流动,我们小组原先加上老师有5个人,后来2位同学因为个人原因退出,我们人手出现短缺;二是时间原因,组员即将毕业,没有足够时间去做过于复杂深入的研究。后来又碰上疫情,加上我们跟老师有时差,只能通过微信进行不同步的交流,这为整个研究活动带来了极大不便利。最后我们只能采取相对便捷、相对熟悉的研究方法,也没有更多地涉猎其他领域,还是蛮遗憾的。
Q:合作研究是否存在分歧,你们是如何解决的?
A:分歧是常有的事。我们总是考虑很多,不论是大问题还是细枝末节。所以我们经常会在微信上唇枪舌战一番,然后把我们的想法跟老师沟通,等她把我俩或者其中一人的方案毙了,我们才会消停。比如数据分析环节,我们不太确定数据怎么分析,又都较少涉足相关的课程,根本不懂这个,在这个问题上就拉扯了很久,包括图表怎么看、哪些数据是有价值的,以及数据该以什么形式呈现等等。最后我们通常会做出一个折中的方案,把剩下的评判权交给老师。
Q:学校是否提供帮助?是否用到上课所学?
A:学校提供了资金资助,供我们购买研究物资,参与研究会议等。对此,我们非常感恩。之后,我们也会尽快兑现问卷中提及的星巴克礼品卡抽奖,回馈支持我们研究的部分参与者;另外,我们也运用了一些在温肯课堂上学到的知识,比如文献的查找,学术写作,以及个别研究方法的使用。
Q:通过这次作品展示,你们有什么收获?
A:这次课题做出来的研究结果挺有意思的,原先我们只是大概地假设了读者会更喜欢电子文学的形式,结果不仅证实了我们的猜想,还给了我们一些多方面的、更立体的考量,去解释这一现象的原因及影响读者喜好的因素。
读者在衡量他们阅读传统印刷文学和电子文学时感受到的乐趣并不是一致的,但是却可以明显地看出大部分读者对于电子文学有所偏向,可见部分读者并不能精准地对自己的阅读喜好进行判断。在做这种依靠读者主观反馈的研究时,我们应当注意从多方位来衡量结果。
Q:过程中留给你们印象最深的是什么?
A:印象最深的就是在海报展示的Deadline之前最后的一波冲刺赶工了。原先我们的步调还是不紧不慢,疫情与网课一来,节奏一下子被打乱了,我们需要在非常有限的时间内将成品做出来。
我们与老师在有时差的情况下一起努力,及时在群内更新进度,时刻保持联系畅通。记得在最后阶段,我们进行了好几次接力棒式工作,一个人不得不去上课了,一个人继续做,我们这边半夜休息了,老师又上线给我们提很多建议和思路,然后我们早上起来就继续调整,一直到最后终于及时地将成品做出来。
Sheena Mao, 温州肯恩大学英语系
Sudie Fan, 温州肯恩大学英语系
最后,Sheena 和Sudie 提醒学弟学妹们迈出第一步非常重要。如果不熟悉研究步骤,可以选择参加SpF或者SpS和有经验的老师学习。平时多留意,很多老师都是乐意带学生做研究的。如果有好的点子,也可以联系老师。
同时,温肯也提供了一系列研究类课程,可以培养撰写研究报告的能力,锻炼批判性思维。此外,因为SpF是小组项目,在参与的过程中可以培养小组协作的能力,这也对以后工作会有帮助。最后,她们也鼓励学生可以多多参与学生研究日,把自己的作品亮出去!
RECOMMEND
推荐阅读
怎样离科研大咖更进一步?你需要Curiosity Collaboration Passion
文字 | 赖秋红
图片 | 受访者提供
制作 | 汤涟猗
责编 | 媒体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