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肯特色课程揭秘(一):藏在国情课堂里的中国味儿


在温州肯恩大学
学习是一场跨越东西方的探索

同学们不仅可以接触国际前沿的学科知识
还能享受中国传统文化的浸润

中国国情与文化教育学院(国情学院)
作为学校的教学部门
深度结合中外合作办学特色
为学子打造了独具亮点的中方课程体系

学院不仅有《古与今》《辩与思》《我与社会》这类必修课
还设置了超丰富的艺术文化与体育选修课

目前,仅艺术类课程已拓展至22门
从茶艺、瓯塑到歌舞、器乐....

这些课程早已超越“课堂”本身
成为温肯儿们探索自我、提升文化素养的一方天地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下
温肯的艺术文化选修课吧!

当代美术创造课

国情课1

  一团泥,几把塑刀,三两支画笔。在邵跃跃老师的“当代美术创造”课堂上,学生们正低头塑形,刻画细节。

  瓯塑,被称为“东方立体油画”。这项源自温州的非遗艺术,在年轻人手中焕发出新的生命力。温肯瓯塑课程自2015年9月开设以来,一直备受同学们的欢迎,每年都是最热门的选课。

  从揉泥、捏塑到雕刻,一件件凝聚巧思的瓯塑作品,在同学们指间慢慢成型。传播学专业的朱格慧说:“第一次亲手做瓯塑的时候,我才发现原来泥巴也能这么有生命力。传统非遗艺术离我们并不遥远!”

  每次期末,同学们的作品都会被陈列在校园艺术空间中,吸引大家前来拍照打卡。

茶艺课

国情课2

  一器一物,一汤一叶,都蕴藏着中式美学的精髓。我校茶艺课自2016年开设以来,热度持续高涨,今年秋季的选课人数更突破了140人。

  茶艺课上,国家一级茶艺师、评茶师陈筱茜老师带学生沉浸式走进茶世界。她结合屏幕演示细致讲解不同茶类的冲泡技艺,同时指导大家通过观形、闻香、尝味精准辨识六大茶类。

  课外,不少学生加入茶艺社,在迎新、国际文化节等活动传播茶文化。他们还邀请美肯交换生体验特色调饮茶艺课,一同调制水果融合茶饮,并感受传统中国茶的清幽茶香。

国情课3

美肯交换生体验特色茶艺课

  计算机专业的冯绍轩笑着说:“这门课让我对茶文化产生了浓厚兴趣!”

花艺课

国情课4

  想亲手打造专属花艺作品装点生活?汤力汇老师的花艺课堂上,摆满了玫瑰、洋桔梗、尤加利、绣球等各式各样的花卉,弥漫着阵阵花香。同学们专注地修剪枝叶、调整角度,在老师的指导下学习花材搭配与空间造型。

  花艺的魅力也从课堂延伸到了课堂外。在国庆“中式花艺沙龙”中,同学们借梅、菊、竹、松创作花艺,以东方美学表达祝福;在室内乐民族音乐会上,现场制作的“钢琴花”与“落地花”则将花艺与音乐融合,为舞台增添了独特的艺术氛围。

  学期末的花艺展是大家最期待的活动。在“花开艺术2024”展览中,花艺课与产品设计课程的学生跨领域合作,以温州籍艺术家陈天龙的油画为灵感,用立体花材重现原作构图与色彩,让创意与自然在校园里自由生长。

国情课5国情课6国情课7

花开艺术2024展览

现代舞蹈课

国情课9

  在谢甸园老师的现代舞课上,学员们从柔韧性、节奏感等基础训练练起,再逐步尝试动作创编。

  课堂之外,艺术团也为热爱舞蹈的同学们提供了多元的展示平台。从校内“Color of Me”年度艺术节,到浙江省大学生艺术节的舞台,同学们不断成长,也不断获得肯定。2017年,团队首次参加浙江省大学生艺术节,便凭借《霍元甲》《傣源》等作品荣获奖项。这些作品将戏曲身段、傣族孔雀手等民族元素,与现代舞的爆发力相结合,展现出独特的艺术魅力。舞团队长童兰茜表示:“在舞台上,我们找到了自信,也找到了表达自我的另一种语言。”

国情课10国情课11国情课12国情课13

丰富多彩的舞蹈活动

吉他&尤克里里课

国情课14

  想随时随地弹唱喜欢的歌曲?国情学院本学期开设了6个时段的吉他与尤克里里课程。

  课程从基础内容教起,陈旭然老师会带大家学习识谱、和弦与指法。课堂上还会组织分组合奏,让同学们在声部配合中体会乐曲协作的乐趣。

  会计专业的王欣悦在课程结束后坦言:“当初只是抱着试一试的心态选课,结果收获远超预期。”计算机专业的赵殊涵也深有同感。从不识音律,到能完整弹唱一首歌,他不仅收获了满满的成就感,更在琴弦间找到了乐趣。“在这里,每个人都能找到属于自己的旋律。”他说道。

  温州肯恩大学的艺术教育不止于技艺的传授,更是一场关于文化、创意与自我成长的旅程。无论是在国情学院的课堂上体验非遗之美、茶香之雅,还是在艺术团的舞台上释放青春与热情,温肯学子都以开放的心态、独特的视角,吸收着中外融合的教育养分。

  领略了人文艺术的魅力,下篇我们将一同走进温肯国情学院的特色体育课程,感受活力四射的别样篇章。

文字&制作 | 蔡依慧 赵童瑶
图片 | 国情学院
一审 | 项温蔚
二审 | 尚蕊
三审 | 吕卓环
责编 | 传播与公共关系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