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由温州肯恩大学传播学专业师生团队拍摄制作的《温葡双城文化交融》一片斩获葡萄牙ART&TUR国际旅游电影节一等奖。该团队成员包括传播学2022级的郑雅馨、张舒扬、邱彦博、宋沁芸和2023级的许君哲,以及导师人文学院讲师Imran Khan。
ART&TUR国际旅游电影节是聚焦于旅游和文化领域的影视盛会,在全球旅游影视领域具有重要影响力。这是温肯学子第二年登上这一国际舞台,展示他们在跨文化传播领域的专业能力与创造力。
从温肯校园到丰当街巷
短片于温州和葡萄牙丰当两地取景。创作初期,团队与指导老师Imran Khan进行了多轮头脑风暴。作为跨文化影像研究与数字媒体设计领域的专家,Imran老师结合自身经验全程引导,从叙事框架搭建到镜头语言设计,帮助团队挖掘创作亮点。“我希望帮同学们在平凡的生活场景中发现不凡的文化内核,让作品更具感染力。”他说。
经过多轮碰撞,团队最终确立 “人生是旷野,而非轨道” 的拍摄主题。他们决定从温肯校园日常出发,再奔赴丰当这座陌生之城,记录这段“突破自我、探寻新体验”的旅程。
“在校园部分的拍摄中,我们聚焦于捕捉日常瞬间,” 团队成员宋沁芸分享,“这些画面象征着‘规律与秩序’。”
当镜头转向丰当,团队的拍摄思路与呈现重点也随之调整。同学们介绍:“我们主动拥抱陌生的街巷、热闹的市集与当地人群。在丰当街头,我们会跟着当地居民逛早市,看他们用葡萄牙语寒暄,也会坐在广场上观察行人的神态。”通过温州、丰当两座城市不同生活模式的交织,短片呈现了探索未知的意义。
从手足无措到从容应对
在丰当这座公共交通不便的城市,设备运输成了第一个难题。团队成员人人都化身“搬运工”。邱彦博回忆:“我们每天要肩扛轨道、摇臂与发电箱,徒步翻越坡地,辗转于各个取景地。有时候走完整条街,胳膊都酸得抬不起来。”
除了设备运输,拍摄时间限制与居民沟通也是一大考验。张舒扬提到:“面对拍摄时间的限制,团队提前做了规划,白天调试设备、拍摄室内镜头,傍晚集中推进外景拍摄。”而面对居民的隐私顾虑,大家耐心解释,最终成功获得了拍摄许可。
“回想去年,团队遇到设备故障、计划变动等突发状况时,还常会手足无措;但今年即便面对多重挑战,大家心中已多了份沉稳底气。” 成员们笑着说道。
从“参与者”到“创作者”
谈及两次参赛的差别与成长,郑雅馨坦言:“去年更像参与者,跟着流程走,专注把片段拍好;今年变成了创作者,会主动思考主题如何落地,如何用镜头讲好跨文化故事。”张舒扬还说道:“拍摄时,我们不再是‘旁观者’,而是主动和摊主交流、听他们讲丰当故事。这些素材为作品注入了温度。从温肯校园到丰当街巷,每个画面都藏着文化对话的痕迹。这次获奖让我们更有信心在跨文化传播路上继续探索。依托温肯多元文化的环境,我们希望以镜头为媒介,传递温州瓯越风情与中国深厚文化底蕴。”
提到专业学习生活,郑雅馨分享道:“在温肯传播系,系统的课程为我们构建知识框架,而多元的赛事与实习项目,为我们搭建了实践的广阔平台。” 郑雅馨还补充道:“课上我们不仅会学习优秀传播案例、练习跨文化沟通技巧,在数字视频制作等课程中,还会学习音乐选择、剪辑方法和故事线梳理。这次参赛,正是把课堂上学到的跨文化传播策略、影像叙事逻辑,转化成了能生动传递温葡双城文化的影像作品。”
这些在学习与实践中积累的经验,让大家敢于在镜头前探索更多可能。镜头之下,每一次主动的探索都成为打开广阔世界的钥匙。
图片 | 人文学院
文字 | 蔡依慧 黄羽翀
一审 | 尚蕊
二审 | 王舒
三审 | 吕卓环
责编 | 传播与公共关系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