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最佳!温肯辩手斩获全国大学生英语辩论赛华东区季军


  在刚刚落幕的第27届“外研社·国才杯”全国大学生英语辩论赛华东大区赛中,由2023级传播学专业徐海博与2021级传播学专业陈怡宁组成的温州肯恩大学代表队,凭借总积分第二的优异成绩在114支队伍中突出重围,斩获华东大区赛季军,刷新了我校在该项赛事的历史最好成绩!6月,他们将代表学校出征全国总决赛,继续为温肯争光。

  “外研社·国才杯”全国大学生英语辩论赛由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和中国外语测评中心联合主办,历经26年发展,已成为高规格、大规模的权威赛事。比赛围绕社会热点议题展开辩论,全面考察选手的英语表达、逻辑思维和临场应变能力。

辩论赛

决赛中的智慧与坚韧:突破自我,展现实力 

  此次全国大学生英语辩论赛赛事的辩题覆盖了从个人选择到国家经济发展、从气候变化到人工智能治理等多个领域,选手们需要在短短15分钟内切换不同的思维维度。

  回想起决赛最后一轮对阵浙江大学代表队,徐海博和陈怡宁两人记忆犹新。这轮辩题聚焦于当下热议的话题——“对年轻人来说,选择和努力哪个重要”。我校两位辩手作为正方下院,以“努力比选择更重要”为辩论观点。

辩论赛1

  “抽到正方下院时,我们压力很大,因为可补充的观点有限。”两人回忆道。比赛时,正方上院提出“正确选择依赖于信息优势,部分群体缺乏专业信息支持,无法做出正确选择”的观点。针对这一论点很难继续拓展,面对被动局面,两人从日常训练中寻找灵感,回想起指导老师黄娇娇的叮嘱:“挖掘论点的深度。”

  经过几轮头脑风暴,两人以“选择权本身就是一种特权”为核心,打出一记现实主义回击。这一举例拓宽了辩论视角,彰显了他们对现实问题的深刻洞察。

制胜的关键:厚积薄发的知识储备

  对于英语辩论来说,不仅需要流利的英语表达,知识储备同样至关重要。而知识的积累提升在于平日的点滴积累。

  黄娇娇老师提到,平日里徐海博同学热衷于了解国内外新闻大事件,同时又喜欢观看英美剧,这些习惯都在无形之中为他优秀的辩论能力做了铺垫。

  据徐海博分享,他一直关注经济和社会热点问题,这些积累在比赛中发挥了巨大作用。例如,在遇到“是否应该促进零工经济的发展”这类辩题时,他丝毫不会慌乱。通过关注新闻,他对零工经济有过深入了解。因此,在赛场上遇到这些领域的问题时,这些知识迅速被调动起来,成为有力支撑。

辩论赛3

  而陈怡宁同学则非常重视课堂学习和小组讨论的机会。对她而言,这都是提升口语能力的绝佳契机。她认为,温州肯恩大学(WKU)的全英文教学环境不仅锻炼了她的英语表达能力,还提供了大量新颖的话题输入。

  日常的积累,加上指导老师的针对性的指导,每周十几个小时的练习,为他们出色的表现奠定了坚实基础。

辩论赛4

  搭档的时间越长,他们也越来越默契。赛场上,陈怡宁往往作为第一位发言者负责开拓辩题和观点,而徐海博作为二号位进行补充说明和总结。遇到困难辩题时,他们会互相审查观点的合理性,确保逻辑完善。这使得他们在面对复杂辩题时更加从容。

辩论赛5辩论赛6

全国总决赛:目标北京,享受思辨之旅

  面对即将到来的全国总决赛,徐海博和陈怡宁目标明确:提升发言结构,查漏补缺。“全国赛汇聚了各校顶尖辩手,我们不仅要展现温肯学子的风采,更渴望在思维碰撞中突破自我。”对于比赛,他们充满了信心和期待。

  温州肯恩大学英语竞赛联合队(校英联队)一直以来都是学生提升辩论技巧、交流思想的重要平台。也是学校专业的英语竞赛团队,主要开展演讲、口译、翻译和辩论等活动。团队采用科学高效的训练方式,通过组织各类比赛和交流,帮助学生快速提升英语应用能力。在温州肯恩大学英语竞赛联合队的支持下,两人将带着团队的期望和自身的努力,踏上全国总决赛的舞台,用智慧和勇气书写属于温肯学子的精彩篇章。‍

图片|陈怡宁、徐海博
一审|尚蕊
二审|王舒 
三审|吕卓环
责编|传播与公共关系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