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垃圾变身艺术装置,中美肯恩大学师生引领环保美育新风尚


在地建造1

  生活中,人们随手丢弃的塑料瓶、废弃渔网、包装泡沫等行为对海洋的生态环境造成了较大危害。而在近日,这些原本危害海洋生态环境的垃圾“摇身一变”,在温州肯恩大学和美国肯恩大学40余名师生的巧手下,被改造成4组以海洋保护为主题、色彩艳丽的户外艺术装置,屹立在蔚蓝海岸旁,吸引来了众多参观者。

  2025刚开年,温州肯恩大学与美国肯恩大学联合温州市海上花园建设指挥部共同举办了洞头国际在地建造设计节,在当地的中屿景区首度展览了中美师生合作4组艺术装置,并邀请公众到场,共赏生态艺术之美。

  活动现场,参观者们与作品设计者一同步入艺术装置展区,开启了一场视觉与心灵的双重之旅。“DELTA SUNSET 三角洲日落”“CO-NET 共织”“ECHOING PATH 回响之径”……在这里,自然与艺术完美交融,废弃材料被重新演绎,生动展现了海洋生命的色彩与活力,成为环保与艺术的绝佳表达,让人仿佛置身于一个充满生机与创意的生态空间,引发了人们对生态保护的深刻思考。

  “这次展览能跟洞头这种海天一色的风景融合起来,我们作为美术老师在看一些装置的时候,也会试着去解读其中的意义和意象。”市民杨雯捷说。

在地建造2在地建造3

  据悉,此次展览活动聚焦体现生态环境保护和资源再生的创新应用,展览的4组公共艺术装置为中美师生历时8天设计建造。来自温州肯恩大学和美国肯恩大学建筑设计领域的40余名中美青年学子、教师通过在洞头的沉浸式生活体验和文化感知,结合洞头实际,设计创造具有洞头海岛地域特色和艺术影响力的装置空间,每一组作品都承载着独特的设计理念与创作故事。

  “‘三角洲日落’项目背后的灵感基本上源自从项目所在地看到的日落,所以我们为项目打造了一个三角形结构来捕捉日落景观,采用了在岛上找到的各种不同材料,从洞头岛本身汲取了大量灵感来打造这个项目。”美国肯恩大学学生劳林·雷波列特说。

在地建造4

  此次活动的成功举办不仅充分展现了中美师生合作的丰硕成果,同时也见证了国际文化交流与艺术碰撞所迸发出的绚丽火花,为洞头建造国际生态旅游岛注入了新的活力。一直以来,温肯建筑与设计学院以立足温州为契机,在学习美式建筑与设计教学体系的同时也积极引导学生挖掘探索本土文化,学院内的王宅村研究、泰顺廊桥-中美双子桥研究、牌匾研究、泽雅屏纸再生等多个科研小组均已取得阶段性进展。

来源 | 洞头发布 鹿城新闻网
一审 | 尚蕊
二审 | 王舒
三审 | 吕卓环
责编 | 传播与公共关系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