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2024年中意青年城市创意设计大赛落下帷幕,由温肯迈克尔·格雷夫斯建筑与设计学院多位师生共同设计的作品—“让花园作为基础设施(Garden as Infrastructure)”项目,荣获二等奖。
“2024年中意青年城市创意设计大赛”系列活动由中共温州市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温州市强城行动领导工作小组办公室、温州市国资委、共青团温州市委、温州设计集团有限公司共同举办。
本届中意青年城市创意设计大赛围绕“强城行动”,聚焦“城市装置”、“历史建筑”、“园林景观”三大实际建设项目,以中国国际园林博览会的瓯越园、墨池坊杨柳巷23号、洪殿单元F-27地块三处为赛点,开展“城市插件——激活园区的精灵”、“城市根脉——记忆保存与区域活化”、“城市岛屿——重塑生活的港湾”三大主题,面向海内外征集设计方案。
大赛收到了来自意大利都灵美术学院、伦敦大学学院、清华大学、合肥工业大学、浙江工业大学、中国美术学院、温州大学等国内外高校、单位的77件参赛作品。
温肯建筑与设计系师生共有两项设计方案分别参加赛道一和赛道三评选,其中赛道一作品“让花园作为基础设施”这一项目最终获得二等奖。该项目以可持续发展为核心,引入绿色城市装置,将风能、热能与太阳能很好的与装置有机结合,积极探索建筑与生态友好能源的交互与共生。
指导教师、建筑系系主任Vincent peu Duvallon教授带领学生组员对规划场地进行了多次实地考察。在园博园考察时,团队特别租用小船勘察规划场地的岛屿周边,实地感受原生态的农民耕种场景。在山谷中耸立的一个个电力铁塔,农民自发搭建的临时性小亭,利用自然条件搭造的功能性“浮岛”……这些实地信息,都为后续设计中的环保能源主题、临时性构造和塔式结构的设计带来了很多启发。
“我们有两个团队,同时推进两个项目,因此我们时常有共同讨论的机会。尤其在设计刚刚开始的时候,每个人都发表了对于两个项目的想法。”据Vincent介绍,我们的项目成员有来自大一和大二的学生,以及已经毕业了的校友。产生的想法可能会角度各异,这给设计带来了更丰富的内容。
赛道一:“城市插件——Garden as Infrastructure”
项目位于中国(温州)国际园林博览会的瓯越园。瓯越园总用地面积约24000平米,为湖中一个小岛,两条园区道路从其中穿行而过。本次项目需要在瓯越园中选择三处合适位置布置建筑装置,建筑装置可以是具有实用功能的构筑物、城市家具、附属设施等。
项目整体是连续的三个建筑装置。装置本体从利用太阳能、风能和被动风冷技术这些环保方面融入环境,又从结构形式和明亮的颜色外观上突出装置本体,如此达到对场地影响最小,却同时具有显眼的标志性作用。
1.装饰性的能源系统建筑-亭子能为城市做什么?
如果传统的花园经常与观赏功能、工业化联系在一起,那么这些城市插件就会被视为环境装置,用于降低城市的温度,降低二氧化碳水平等。新气候制度将景观设计的环境维度作为优先事项。该提案将花园的基础设施功能转化为小型花园装置,或装饰性建筑,其中两个通过风力涡轮机和太阳能电池板为公园提供部分能源,另一种利用风冷技术为户外场地提供自然冷却空间。除了使用被动式设计来为场地提供能源和冷却功能外,这些装置还具有一定对于可再生能源和被动式节能建筑的教育意义。
2.地标与地景艺术-小规模干预如何给人一种地方感?
该设计是一个针对该岛屿所在整个山谷的大尺度方案。因此计划将三个亭子排成一条直线,朝向既定规划中在岛北部建造的地标性建筑。这两座较高的装饰性建筑就像一个陆地艺术装置或一个原始的标记,让人想起中国的传统宝塔建筑,尤其是温州历史地标江心屿的两座塔。使用重复的两个明黄色,将为这个地方创造一个代表性的特征,类似于伦敦的红色电话亭或巴黎的绿色地铁入口。
3.临时性结构-过渡景观的美学是什么?
该场地目前存留的农田计划被拆除,为园艺博览会让路。一旦完成,该场地将成为郊区休闲带的一部分,并形成一个户外游乐场。设计的城市插件结构借鉴了场地现有的临时性农业建筑,支撑亭子功能的结构框架,以及建筑工地美学:起重机、临时性桥梁。这些模块化的建筑系统可以拆除并被再次利用,重组为新的亭子。设计希望这些亭子可以成为“可安装城市”的原型,未来在更大尺度上扩展这种环保的建筑生产方式。
项目信息
项目名称: Garden as Infrastructure
设计团队:Vincent Peu Duvallon (指导老师)、周子懿、岑钰婕、丁张怡、史晓桐、王一诺
项目: “中意携手 共绘强城” 2024年中意青年城市创意设计大赛 赛题一:城市插件——激活园区的精灵
地点:浙江省温州市
时间:2024年6月-7月
赛道三:城市岛屿——UNUS PRO OMNIBUS – One for All
项目地块为温州核心片区洪殿单元F-27地块,总用地面积约6346平米,位于市区惠民路与黎明东路交叉口东南侧,南临市区塘河,北接城市主干道,规划为公园用地。场地现状为空地,周边主要为居住小区、学校、公建等。
1.包容性的公共空间
设计的主旨为让人人都能共享这一小片岛屿空间。因此尽管面积很小,作为东北部公园的延伸,它提供了额外的功能,分别是位于中心的滑板碗池,近水空间和供儿童活动的小山丘。这些功能空间都通过一个网络被编织在一起,是周边城市空间形式逻辑上的拓展。
2.带状城市
场地北部的八车道及其细长形状是这个城市岛屿的主要特征。该设计方案包含了这些元素:将岛屿公园设计为道路的延伸,包括其纹理、表面、材料和美学,同时控制地形,将岛屿空间与道路带来的滋扰和危险隔离开来。另一方面,设计者认为道路上的流通或许可以在特定的时间暂时停止,就像某些大城市一样,让正常的交通让位于公共活动:临时市场、游行和体育活动可以在周末或节日期间组织,让道路成为岛屿公园的延伸。由此,这条带状空间将由不同的活动和景观类型拼贴而成,使北路和南岸连接在一起。
3.温瑞塘河的入口
该场地的最后一个关键特征是它可以作为进入温瑞塘河的入口。该设计方案借鉴了温州沿河建造水边的多种方式,结合了楼梯、浮桥、硬边和水池,同时将滨水区的狭长空间细分为更小的区块,由此产生了尽可能多的与河流的关系。
项目信息
项目名称: UNUS PRO OMNIBUS – One for All
设计团队:Vincent Peu Duvallon (指导老师)、王子睿、陈智轩、韦玥含、林咚咚
项目: “中意携手 共绘强城” 2024年中意青年城市创意设计大赛 赛题三:城市岛屿——重塑生活的港湾
地点:浙江省温州市
时间:2024年6月-7月
成员心得
01建筑系 丁张怡
“在这次比赛中,我们设计以可持续发展为核心,坚持绿色城市装置。我认为在此次比赛过程中更为有意义的是认识到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建筑设计更应该避免高耗能高污染。”
02工业设计系 王一诺
“我是这次的竞赛里唯一一个非建筑学生,通过参加建筑的项目拓宽了跨学科的探索,和建筑同学们一起做模型、汇报让我学到了本专业之外的知识,也找到了学科的共通性。”
03建筑系 周子懿
“这次比赛项目内容和平时工作室训练的课题大不相同,对我个人来说是一个有趣的尝试。而且我们小组的成员来自不同年级,甚至不同专业,在这个过程中大家互相磨合,结合各自的专业知识,一齐工作,这是以往都没有过的宝贵经历。”
文字 | 周子懿
文稿编辑 | 汤涟猗
一审 | 陈慧
二审 | 王舒
三审 | 吕卓环
责编 | 传播与公共关系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