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奇龙,大三 金融,二等海外奖学金获得者
离开家人和朋友,离开熟悉的校园,从祖国到异乡。2022年的9月,我和几位朋友正式开始了为期一年的美肯交换活动。忐忑、不安、激动、兴奋……现在回想起这几个月的经历,感觉都好似刚刚发生。
越是憧憬,越要风雨兼程
关于课程
经历了几十个小时的飞机和中转,我们顺利降落。说实话刚落地的时候我整个人都是昏沉沉的,因为中间几乎没睡着过。好在学校贴心的为我们准备了接机,减少了我们顶着昏沉的脑袋打车的麻烦。
过了几天正式上课,突然发现我要面临着更大的挑战。在温肯的时候,教授们因为考虑到我们的语言水平,会尽可能的放慢语速并且尝试用更简单的词汇帮助我们理解。而美肯的学生大部分都是Native Speaker,教授们的用词和语速就更加“原汁原味”,让我一时间很难适应。美肯教学进度也很快,经常一个小时就讲完了一个单元。有些课一周只上一节,但要持续2个多小时。教学节奏上快也给我带来了不小的压力。
同时,美肯的考试比温肯多。这学期上的线下课里,有一大半会经历三次正式的test,每节课还伴随着不定期的quiz。因此个人感觉美肯的学习进程会比温肯更加紧凑(PS:当然,也得看学了几门课)。但教授都十分耐心,当我们在课下提问时会很认真的解答。这也让我逐渐适应了美肯的教学方式,在课上能理解的内容也越来越多。同学们也很好,我们会经常一起讨论问题并且准备考试,一起完成Group Work。总之,一切都在朝着越来越好的方向发展。
关于饮食
刚到的那段时间会因为饮食差异而非常崩溃。餐厅里供应的都是冷饮,让我这习惯了汤配饭的胃显得很不适应。同时一些“奇奇怪怪”的烹饪方式让我经常觉得哭笑不得,但本着入乡随俗的原则,我还是慢慢适应了餐厅的伙食。如果真的很想念中国味道,有时候会去学校的亚洲餐厅bamboo解解馋,或者和室友去华人区的中餐馆搓一顿。不过大部分时候都会撸起袖子自己做,此处感谢美肯完善的厨房配套。也正是在这种环境下,来到美国之后中餐手艺反而长进了不少。
拥抱这美丽的世界
关于校园生活
谈到美国,不得不提的就是浓郁的篮球文化。出宿舍两分钟就能走到球场。球场上的人十分热情,氛围也很轻松,投不进的时候队友们会鼓励你“Try again”,也会在你被撞倒地的时候不断说着“Sorry”。闲暇的时候,我也总喜欢约上朋友一起打篮球。不论是交换生之间的切磋,还是和当地学生的对抗,这里的篮球氛围,总是能让我们这些篮球迷有着享受的空间。这样的课余生活,让我有机会认识不同的朋友。除了美国人,还有很多朋友来自不同的国家和地区,秘鲁、哥伦比亚、迪拜、多米尼亚……因此我觉得很幸运,能有这样的机会交流不同的故事和风土文化。这也会是我的交换生活里,最有价值的事情之一。
美肯对我们交换生的活动安排十分重视。初来美肯便遇到了中秋,校长在他的院子里举办了中秋party邀请我们的参与,并为我们准备了月饼,以解我们的思乡之情。
在国际学生周,学校为我们安排了联合国参观活动。我们参观了位于纽约的联合国大楼,了解联合国的故事和精神,拓宽了我们的知识面和眼界。近期,中国驻纽约总领事黄屏先生更是亲自来到美肯跟我们见面,关心我们在美国的生活学习情况。每次的活动都让我觉得收获颇丰,也愈发觉得这趟交换之旅会成为我人生中意义非凡的一段经历。
和黄屏领事的合照
在联合国参观
美肯离纽约很近,一个小时的火车就能到达。到美国后不久就和室友一起去纽约转了一圈。时代广场、曼哈顿、唐人街……耳熟能详的那几个地标点我们全游览了一遍。随处可见的涂鸦文化彰显着美国开放的氛围以及美国人乐于表达的性格,唐人街里的麻辣烫让我们乐出了声,时代广场的摩肩接踵也在绽放着纽约的繁华。原先那些在电视电影里出现的场景有朝一日能够亲身体验,也是一种不错的体验。但美国的有些“特色”还是和国内有些不同,借用一句纽约当地人的评价:It is daily life in New York city.
奔跑的时候,便穿过了光阴
第一次的异乡生活,有时总是难熬的。很多次都会想起在温肯的度过那些日子,通宵的商赛、夜间的漫步、湖边的琴声……如今交换的第一个学期也接近了尾声,交换生活也在不知不觉中过去了一半。想到未能和熟悉的同学在温肯一起渡过大三总会觉得遗憾,同时又会憧憬接下来在美肯的生活。所以最后想用一句话送给同样在美肯的同学和即将赴美交换的同学:昨天是段历史,明天是个谜团,而今天是天赐的礼物。愿所有同学都能享受大学生活的每一天。
文字 | 余奇龙
投稿 | 国际学习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