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李不言、下自成蹊——纪念浙南著名教育家金嵘轩先生

2022-07-29 | 温肯新闻, 行政新闻 | XIANG, Wenwei

本文作者:温州中学校长 吴军

金嵘轩先生是浙南地区著名教育家,曾担任民盟浙江省支部筹委会委员,民盟浙江省委第一、二届常委,第三届副主委,民盟温州市委第一至五届主委。金嵘轩先生早年曾留学日本,归来后毕生从事教育事业,奉行“知行务实”,矢志教育发展,为温州及浙南地区教育事业作出了巨大贡献,为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培养了大批优秀人才,今年是金嵘轩先生诞辰135周年,特作此文以怀念其育人思想和办学实践。

一、全人教育、全面发展

金嵘轩早年留学日本,也曾经通读多国关于教育理念的文献,非常注重在寻常生活中关注每一个学生的特点,关心他们的成长,哪怕只是一个极平常的普通学生。

当时就读省立十中的俞大文爱好古诗词,金嵘轩便动员他选修精研词学的夏瞿禅和谢觐虞老师开设的宋词课,此后,俞大文的作诗填词水平大大提高,并最终在诗词方面取得了成就,在温州诗词界受到好评,其传略被编入《中国当代艺术界名人录》等。

除了在校学生的成长,金嵘轩还非常关注学生毕业离校后的发展情况,当时已经毕业的学生朱维之在文学杂志上发表了一篇短篇小说,金嵘轩看到后便将此记在心里,在一次街头偶遇时便向学生提及此事,并勉励他好好坚持、继续努力,再创佳作,极大鼓舞了学生的进取心,之后在福建协和大学任教的朱维之赴日留学,写信请求金嵘轩指导赴日应办手续,金嵘轩更是主动代其办理一切事宜,不到半个月就将手续办好。

劳动教育的观念近年来在国内教育界被大力提倡,金嵘轩先生早年就非常重视劳动教育。他曾在1931年8月出版的《教育杂志》第二十三卷第八号中发表《欧美各国劳动者教育运动概观》,其中阐述了其关于劳动实践的教育主张,在省立十中一次全校卫生运动中,针对多数学生不乐意打扫厕所的心理,金嵘轩先生专门强调厕所清洁的重要性,提出了厕所清洁不仅有利于身体健康,还有利于精神健康的观点。在永嘉济时中学任校长期间,金嵘轩先生带领济中师生克服交通闭塞、物资匮乏等实际困难,共同动手铺路,在学校开辟农场种植大白菜,使济中学子树立了劳动观念、掌握了劳动技能、拓展了知识视野。

金嵘轩还格外重视纪律教育。在任永嘉济时中学校长期间,为使这所山区中学学生在战火纷飞中“生活军队化、行动纪律化”,他制定学校校训为“整、齐、勤、朴”四字,要求学生规规矩矩、正正当当、清清白白、切切实实。在学校迁址渠口后,金嵘轩又着手完善学校各项规章制度,使老师们有章可循。

金嵘轩先生高度重视体育教育。他曾明确规定学校的课外运动和运动队训练时间,任何人,不论任何理由,都不能侵占。如抽调学生个别谈话,抄黑板报,排练文娱节目等,都是不允许的。其相关理念和当前“双减”政策下体育课的质量保证要求有异曲同工之妙。在其任学校校长之后,学校学生体育成绩提升明显,且涌现许多优秀的运动员。温州中学的女运动员郑馥荪和周芷汀作为新中国第一代体操运动选手出国比赛,为国争光,而20世纪50-60年代温中的田径纪录几乎代表温州市田径纪录。

对学生的身体健康,金嵘轩也格外关心。在瑞安中学任职期间,他曾特地聘请正式医师为校医,经常住宿在学校内,就当时的县立中学而言十分难得。在学校经费紧张的情况下,他仍然努力改善寄宿生的膳食,让同学们能定期吃上红烧猪肉。他还聘请专家来校开展健康讲座,对学生进行体格检查,重视宿舍消毒等,为学生健康成长提供良好的生活环境。

二、名师兴学、培育良才

在办学过程中,金嵘轩先生一直强调国以才强,校以师兴,并认为教师是学校最宝贵的人力资源,只有有智慧的老师,才能点燃学生的智慧火花。在省立十中任教期间,金嵘轩以一名普通教员的身份,向校委会推荐了朱自清为学校国文教员,为省立十中带来了一缕白话文“革命”的清风,不少学生受其影响,积极投身新文学创作。

在浙江地方自治专修学校就职期间,金嵘轩采取公开招聘、校内推荐、考试选人的方法,四处物色有专长人士来学校授课,当时浙江地方自治专修学校师资人才济济,成为一时之盛。

在永嘉济时中学任校长期间,为访求一位合适的教导主任,金嵘轩曾不辞辛劳地步行一天,赴当时霍乱肆虐的乐清南岸村邀请当年留学日本东京高等师范学校的同学兼挚友王亦文出山任职。

在金嵘轩三任温中校长期间,许多学有专长的名师均前来温中任教,以中、英、算三门主要科为例,在其任内当过语文教师的有夏承焘、杜天縻(后任暨南大学教授)、魏肇基(后任浙江大学教授)、李孟楚(后任安徽大学教授)、谢玉岑(书法金石家)、伍叔傥(后任中央大学中文系主任)、朱芳圃(甲骨文字学家)、管雄(后任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等;当过英语教师的有书画家马公愚、考古学家夏鼐、沈炼之(后任杭州大学教授)、樊祖鼎(后任兰州大学教授)、徐朔方(后任杭州大学教授)等;当过数学教师的有陈叔平(苏步青、李锐夫和谷超豪都曾是他的学生)、杨霁朝、陈仲武、陈修仁、臧渭英和姜渭民等。

除了注重优秀教师的引进外,金嵘轩还格外重视做好教师关怀。一次,省立十中教师朱叔华老家突遭大火,家具、衣物、屋舍全化为灰烬,当时任校长的金嵘轩闻知噩耗,立即上门慰问安抚,并组织全校发起筹款救济,帮助其渡过难关。温州中学的教职工王季通因病手术时,金嵘轩更是数次前往医院探望,并嘱托医院领导和医师好好照料,直至他转危为安。

三、身体力行、公而忘私

1923年8月十师并入十中后,金嵘轩先生被任命为浙江省立第十中学师范部主任。1924年8月,金嵘轩被任命为浙江省立第十中学校长。1927年,北代军攻占杭州。5月新省府成立,金嵘轩应邀赴杭出任省教育厅督学。1930年,浙江省府的教育经费仍无固定来源,不是“统捐被裁,其所带征之教费,候营业税开办照划”,就是“官卖地价百分之二十充教费”,浙江省的大中小学因经济危机争相告急,为解决省立十中积欠债务,金嵘轩变卖了家中的200亩良田,为学校偿还债务、补发教职员工欠薪、修葺校舍、置办设备,使省立十中得以复课。金嵘轩以私济公、毁产办学的义举,使其赢得了学校全体师生和千千万万浙南人民的交口赞叹,成为温州近代教育史上流传至今的一段佳话。

生长于农村的金嵘轩还非常重视乡村教育,坚信治穷必先治愚、扶贫必先扶智,要用教育阻断贫困代际传递。在任浙江省地方自治专修学校教务主任兼教员期间,金嵘轩执笔拟定浙江地方自治专修学校教育大纲设计方案,以农业课程为重点,从农村工作人员所需的实际知识出发,将课程分为农业教学和财经法制学课程两大类,以农业为主,政法为辅,采取课堂教学与下农村教学实践相结合的办法,对每期学员进行历时三至四年的三期培训,第一期是对学员进行各学科基础知识的教学培训,为期一年;第二期是把各学科基础知识考试及格的学员,分别派往浙江各县担任区长或巡回协助员,为期一至两年;第三期是对这些学员进行各学科基础知识再教育,以提高其理论水平。同时在学校所设的实验部内进行农业实践教学,并参与社会调查及农村教育实验,为期一年。在培训过程中,金嵘轩大力提倡实验教学,以树立理论与实验相结合的优良学风。

金嵘轩一生曾在多所学校任职,且都是在学校成立之初或困难之时赴任,待学校运转良好后离任,为学校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在抗日战争时期,他赴永嘉济时中学担任校长,为建设乡村、救亡图存培养人才,并形成了爱国、求知、实干与自强的济中精神;在抗战即将胜利时,他出任瑞安中学校长,当时的瑞中因战争影响而受到较大损失,在赴任后,他便整修校舍、建章立制、聘请名师,教育学生全面发展,该校作为初创高中,第一、二、三届毕业生考上名牌大学有数十人之多,一时之间轰动温州。在解放战争时期,他第二次出任温州中学校长,在他的个人感召力下,如著名学者沈炼之、陈铎民等均辞去大学教职,回到温中教书,学校管理教育也发生显著变化,不但添购了许多进步书籍和报刊,课外活动内容也较以往更加丰富,学生间的学术活动也更加自由。新中国成立后,他第三次出任温州中学校长,他认真学习党的方针政策,在重视学生智育的同时,注重学生道德风貌和体育健康的培养,逐步把这所饱经沧桑的学校转变为新型的人民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