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看大学四年青葱岁月,胡宜前进的脚步总是坚定而有力:平均GPA3.95、雅思总分8分、赴美交换期间担任美国肯恩大学中国学生学者联合会主席……如今,她带着伦敦大学学院、伦敦国王学院、爱丁堡大学等多所名校的录取通知书,从容叩开下一站的大门。
“温肯赋予我踏出那一步的勇气,让所有可望不可及都成为了现实。”
胡宜
专业:英语(国际应用方向)
毕业去向:伦敦大学学院
“中国英语教学
还有许多值得探索的东西”
胡宜喜欢教英语。大一下学期,在英语专业课Structure/Origins of English(英语结构与起源)上,她第一次了解到中外英语教学方法的差别。以语法为例,中国老师习惯通过拆解句子来逐词分析性质和作用,而对以英语为母语的人们来说,语法只有在完整句型中才有意义。“中外教学思维的不同让我开始反思国内的英语教学。”
抱着这样的念头,大二起她积极参与各种教学活动和实习,力图为中国学生找到更好的英语教学方法。从温州到埃及,从新东方到新通留学,胡宜逐渐摸索出了一套自己的教学方法:她将传统课堂拆分成两个部分,针对性地提高学生各方面的语言能力。“我的课堂并不存在固定的教学大纲。以雅思写作为例,前半节课上,我侧重于讲授应试内容,例如单词、语法等基础知识;但在后面的时间里,我只会给出一个论题,让他们进行自由讨论。”正是在这看似散漫的课堂中,学生的英语能力得到了全面提升,并体会到了学习的乐趣。
去年,她结合自身经历撰写的《浅谈雅思与英语能力》更在《魅力中国》杂志上如期发表,收获了外界好评。
“英辩社让我成为了更好的自己”
2018年,胡宜成为了温肯英语辩论社的社长。初为负责人,她习惯性地将所有工作揽在自己身上,但很快,她发现缺少沟通造成成员们不知道活动的具体进展,部长们也不知道各自的想法。为了改变现状,她制定了每周例会,将任务逐渐分配给各部长,并重新调整了规章制度。“每个项目的推进都会定期在社团中公示,大家能清楚知道进程和要求。这既避免了信息的混乱,也让成员们有了更强的归属感。”
开诚布公让误会得以解除,而随着团队默契的提升,英辩社也开始重新焕发活力。在校英语语言中心的帮助下,社团成功举办了“外研社杯”全国大学生英语辩论赛温肯校选赛,并在华东赛区上取得了多个奖项。
此外,在定期研讨会上,胡宜也选择多种多样的辩题来推动社员思考。“我们讨论枪支管理、中美政府和人民,也讨论大学生学费和女性主义。其实辩论并不是要你死我活,我们享受的是思维碰撞、灵感迸发那一刹那的兴奋和快乐。”最终,英辩社被评选为校“五星级社团”,获得了教授和学生们的一致认可。
“看世界,我有了更多的责任感”
大三,胡宜前往美国肯恩大学进行交换。作为美肯中国学生学者联合会的主席,她策划了各种活动,致力于打破温肯儿和美肯儿之间的隔阂。
在学校老师们的帮助下,胡宜带领团队成功举办了中秋音乐节、咖啡品鉴会等活动,在音乐和美食中与美肯学生畅谈兴趣爱好、人生梦想,推动中美文化交流。
也是在异国,胡宜感受到了强烈的责任感。在疫情期间,她组织、邀请了当时的美国肯恩大学校长达伍德·法拉希(Dawood Farahi)、高级副校长Felice Vazquez及海外学子,录制了一段加油视频,鼓励温肯师生同舟共济、共渡难关。“正是因为身在海外,我才能体会到浓浓的爱国情怀和强烈的责任感。”胡宜说。
在今年毕业典礼上,胡宜将作为优秀毕业生代表和大家分享自己四年的收获和变化。而秋季,她将前往英国攻读应用语言学,了解更多中英教学方法上的不同,为未来的教师生涯做好更充分的准备。
文字 | 庄稼
图片 | 受访者提供
制作 | 汤涟猗
责编 | 媒体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