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如果说,教学是一所大学的立校之本,科研则是一所大学的强校之本。
在温肯,有130余位来自35个国家的教师,他们在教书育人的同时,专注学术研究,为温肯科研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已结出累累硕果。
在此,我们特别开设“温肯科研人”专栏,不定期介绍温肯科研人的故事和科研成果,希望为年轻温肯儿们提供榜样的力量,激励温肯儿们在学术上不断探索、勇攀高峰。
开篇,我们将目光聚焦于王立校长。他从事功能高分子、纳米材料等方面研究多年,拥有丰富的科研经历和杰出的科研成就。担任温肯校长以来,他利用自身科研优势,大力推进温肯学科建设,发展高水平科研活动。
今天,就让我们来聆听他的科研故事吧!
他,是校长、是教授、是博导……王立校长有许多角色。而在众多角色叠加之下,不变的是他身为一位“科研人”的底色。而底色下,是一份甘愿为中国科学事业、为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忘我奉献的赤子之心。
听他聊自己的学术生涯,“热爱”这个词贯穿始终。因为热爱这片黄土地,他从海外毅然回国,立志科研报国;因为热爱科研,他深耕功能高分子、纳米材料研究数十载,硕果累累;因为热爱教书,他诲人不倦,为国家培养了100多位硕士和博士等科研人才。
在实验室里的王立校长
王立校长是1977年高考恢复后的第一届大学生。此后,一路读到博士,又在加拿大做博士后研究,回国后继续在浙江大学任教,和化工打了一辈子的交道。
“做科研,总得实现自己的价值,留下些什么。”他还清楚记得,自己在加拿大滑铁卢大学做博士后研究时,读博士时的导师、浙大老校长杨士林教授的一声召唤:“王立,回来吧!下学期的课已经帮你排好了。”他和同在加拿大做研究的爱人就此踏上归国的旅途。
一晃几十年,脚踏祖国大地,他始终记着老师的召唤,怀揣着科研人的“家国情怀”,以国家经济建设和科技发展的重大需求为己任,不遗余力地探索高分子材料在生物医学、军工、环保等领域的应用,以期科技报国,服务社会。
他和团队致力研究的苯硼酸基智能闭环胰岛素控释系统,以实现随着血糖浓度的变化智能调节胰岛素释放的目的,一旦付之应用,可为全球4.5亿糖尿病患者提供比注射更安全、方便、少痛苦的胰岛素输入方式,意义巨大。目前,研究已进入生物实验阶段,相关论文已在Chemical Reviews(2019年影响因子52.76)等期刊发表。
“氯化聚合物绿色工艺制备及系列涂料产品开发”项目研发的高抗腐蚀涂料,被广泛应用于舰船、石油平台等的涂装防腐,这一项目摘得了浙江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他和团队长期从事二茂铁化学研究,经Web of Science文献检索,该团队在二茂铁基化合物及聚合物方面发表的论文数全国排名第一。
王立校长在莫斯科国立大学交流
数十年里,王立校长从一名普通留学生到深耕高分子材料领域的科学家,足迹遍布40多个国家150多个学校,北至挪威,南至南非,还有朝鲜、巴基斯坦、以色列和捷克等极具代表性的国家,每到一地他都会抽出时间做一场学术报告或学术交流,“我对自己的学术有自信,站在国际学术讲台上,我就是中国的学者,就要发出自己的声音。”
王立校长在国际纯粹与应用化学联合会
(IUPAC)国际研讨会上做大会首场邀请报告
从第一次走上讲台算起,今年已是王立校长从教的第46个年头。哪怕行政、科研任务双肩挑的当下,他还是坚持着为研究生上课。笔者不禁问:“为什么还一直在坚持着教书?”
“我喜欢教书,愿意去付出我的所有精力。”在王立校长看来,教师是一项崇高的事业,是点亮别人的事业。
多年来,他带领学生活跃于学术前沿,培养出博士、硕士等100多名,他们中有杰青、中科院“百人计划”入选者、竺可桢奖学金获得者等,分别在国内外高校、中科院、企事业单位等重要岗位贡献力量。此外,还先后培养出来自瑞典、美国、朝鲜、埃及、巴基斯坦等地的近20名留学生。王立校长也因此获得了浙江大学“王宽诚优秀教师奖”, 浙江大学“三育人”标兵、全国“来华留学生教育模范个人”、宝钢优秀教师奖等奖项和荣誉称号。
王立校长荣获2018年浙大
“三育人”标兵称号
王立校长对教书育人的热诚深深受到博士导师杨士林教授的影响。“有一次,杨先生生病,先生请我把论文送到医院。论文拿回来的时候,整篇论文上面标注着密密麻麻的蝇头小字,连英文的语法错误都帮我标注了出来。”王立校长回忆道。
在王立校长随身的公文包里,也会一直装着学生们的论文,往返温州杭州的动车上,深夜的办公室里……一有时间,他都会拿出来细细批注,从专业问题到措辞语法一一修改,正如当年他的老师对他所做的那样。
对学生的关切和照顾还体现在方方面面。在王立校长的课题组,有个不成文的规定——免费看书。学生需要的专业书由课题组统一购买,以此来鼓励团队年轻人不断学习。此外,每当涉及易燃易爆的危险操作时,他都会亲历亲为,亲自示范指导,成为挡在学生和危险之间的一道防护墙。
团队成员们
在他的潜移默化下,科研者的家国情怀也在学生们的心里生根。“老师是一名老党员,常常和我们讲述科研应为国家建设和社会需求服务的正向理念。”课题组成员俞豪杰博士说,在课题组多年,看到研究成果为祖国相关领域的发展做出贡献,是他最大的科研乐趣,也是他持续科研事业的最大动力。
“中国的科学事业,就是靠一代代人积累起来。”王立校长如是说。从杨士林教授,到王立校长自身,再到如今的俞豪杰等年轻一代,毫无疑问,正是有了这些科研者不忘初心,薪火相传,中国才走到了世界科技强国的行列。
2019年2月,王立正式出任温州肯恩大学校长。
到2021年2月,正好满两年。
两年间,温肯11个专业获批开设硕博研究生教育;
组建温州肯恩大学专家咨询委员会,集结包括中外8位院士在内的15位教育、对外合作领域专家;
中国科学院院士、原浙江大学校长杨卫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浙江大学求是特聘教授谭建荣教授等“大咖”学者应邀来温肯举办科研讲座;
……
回头看,这一切都与他2019年上任时为温肯描绘的“奔跑”路径保持高度一致:学校大力开展学科建设,大力支持科学研究,开展高水平科研活动,建立国际化科研平台。逐步开展硕士、博士研究生教育,用硕博教育和科学研究创新助推温州产业转型升级,带动整个区域的产业和经济社会发展。启动人才队伍建设专项资金项目,要建立一支数量充足,稳定的教学科研水平高的国际化人才队伍,向全球招聘,吸引更多优秀人才带着他们的项目、梦想来到温肯。
王立校长在2020年毕业典礼上致辞
两年间,温肯科研发展、人才培养迈前一大步。但迈出这一步,背后的挑战和困难可想而知。“科研是学校发展的奠基石。一个学校的科研水平要上去,必须要有研究生教育。” 2019年11月,历经8个月筹备申请,温肯获批开展硕博研究生教育。“就像3年走了18年的路,不敢想象!”对于成功,王立校长感慨颇深。
对于温肯的科研发展的方向,他目标清晰:培养基础研究人才,同时着力为地方经济服务,教学、科研全面推进。
“作为一所立足温州本土的中外合作大学,温肯科研发展要服务地方经济。”不仅在学校科研规划上践行着“服务地方”的理念,王立校长自身也不断将自己在化工领域科研优势嫁接于温州地方产业发展。前不久,他就受温州企业邀请,参与了关于化工行业标准的制定。
王立校长在2019校长媒体见面会上
讲述自己的经历
好消息不断传来,经过一年探索,今年温肯加大研究生招生力度,从3个专业扩大至6个专业,包括教育领导学1个博士专业以及生物技术科学、国际英语教学、建筑学、计算机信息系统、国际工商管理等5个硕士专业。此外,温肯今年还将从全球引进多位高层次科研人才。
在温肯科研发展迈步向前的当下,王立校长也希望温肯学子们抓住机会,利用国际化平台,培养对科研的热爱。
“做科研,必须要热爱科研,要有发自内心的喜爱。”正如王立校长所说,他始终怀揣一份赤子之心,以热爱引路,锲而不舍、精益求精,无怨无悔地奉献毕生热忱,以科研报效国家。
文字 | 王舒
图片 | 温肯媒体中心、浙大资料图片
制作 | 汤涟猗
责编 | 媒体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