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18-2019学年的国家奖学金评选中,来自人文学院的孟丽佳也成功上岸。大三英语系的她凭借4.0满分GPA和亮眼的课余经验,成为了这一年国奖获得者。
如何能和教授做朋友,寻觅更多学习机会?保持4.0的绩点之余又带领团队打造一档平均收听率3w+的广播栏目,学业社团间到底该如何平衡?
种种疑问,就让孟丽佳自己来为你们解答吧!
国家奖学金获得者孟丽佳
学有法,习有方
每一门科目都有自己的“小性格”,这是孟丽佳对学习的理解。在着手学习时,她并不会拼命“啃”书、刷题,而是先观察、思考课程特色,再确定如何去做。
孟丽佳的日常学习生活
“相对商科课程,人文学院更加注重批判性思考和课堂的参与度。”因此她建议同学们尝试寻找自己学科的侧重点,分轻重缓急地学习。在发现自己的成绩不理想时,也要敢于及时向教授询问,弄清自己追求的方向再加以努力,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孟丽佳与教授和同学的课余生活
社交与学习的相辅相成,在孟丽佳身上得到了最好的体现。与教授的友谊也给了她更多机会去锻炼自己的口语水平、了解更多地道的英文表达,为学习提供了不少的帮助。她打破传统师生间循规蹈矩的相处模式,将“良师益友”一词实践在了生活中。点开她的朋友圈,丰富多彩的生活片段抓人眼球:一张与Gina Roach教授聚餐的照片透出轻松惬意的氛围——桌上是村中香辣可口的酸菜鱼热气腾腾,手边是课上潜心研究的论文心得满满。当美食和知识碰撞出奇妙的反应,当肠胃和大脑同时得到满足,谁说餐桌上不能探讨出真知?
双语赏读,品味温州
如果说高分GPA是入围国奖的基本条件,那么高质量的课余经历就是孟丽佳的亮点所在。校外,她穿梭于温州文化博览会、杭州2050科技大会等重大场合,以自身为桥梁,连接起中外宾客;校内,身为温肯之声(Voice of Kean)广播社前任社长、现校团委工作室宣传部部长,她目标明确,更有步步落实的细致和耐性。
在广播社任职时,他们得到了一个与浙江日报温州分社合作推出“朗读温州”栏目的机会。舞台很大,但任务也很艰巨——必须保持每周出一篇的频率。这对课业繁忙的温肯学子来说,充满了许多不确定。但孟丽佳一鼓作气,把节目揽了下来: “我们很优秀,不论是VOK还是温肯,我们都需要一个更大的舞台去展示自己。这个舞台就‘朗读温州’。”
孟丽佳与VOK成员们录制广播节目
经过两个多月的前期酝酿、不断的商谈和方案推敲,这档凝聚了她和其他主创人员心血的中英双语朗读节目《朗读温州——肯恩广播室》,终于在去年11月底上线播出。
孟丽佳录制广播节目
“A Tale of Two Languages. Hello everyone. This is Appreciate Wenzhou, Voice of Kean, welcome to our program.双语赏读, 品味温州。亲爱的朋友们大家好,这里是朗读温州肯恩广播室,欢迎收听我们今天的节目……”每周二,温肯儿的声音跟随着这一栏目,传递到了更多人的耳朵里。如今,“朗读温州”已持续播出39期,平均每期收听量在3万人次,第一期推出的《追风筝的人》选读至今达到了18.7万点击量。
“我们常常要提前录制三到四期节目作为库存,来保证学业繁忙时、假期里的播出频率。”孟丽佳回想到的是一次次返工修改、重录,一条条尖锐的修改意见、一个个在广播室熬到黎明的夜。当然,当压力和责任感化为动力,成长也将如期而至。
跨界人生,万事可期
万事存在皆有理。
对于如何兼顾学业和课余生活,孟丽佳认为,秘诀是学会区分事情的优先级。“我不觉得应该为了学习放弃其他提高自己的机会,也不认为比赛和活动可以完全弥补知识上的不足。”对她来说,想做的事情都应该被尝试,自己的潜力也都应该被挖掘。
孟丽佳参与各类集团活动
关于未来,孟丽佳也有自己的另一番打算。对她而言,英语系并非断桥,而是通往更高舞台的阶梯。从高中起她便对国际关系、法律方面具有浓厚的兴趣,她希望能将自身在外语方面的优势发挥到更多的领域,为国家和社会实现更大的价值。而作为一名WKUer,校内自由平等的氛围,与国际接轨的教学和生活模式,都赋予了她信心。相信她能够实现自己的梦想,走向更广阔的天地!
往期回顾:
1/50000的存在:国奖获得者专访|曾泽洲:学有章法,“文武”兼修
文字 | 庄稼
文稿编辑 | 王舒
图片 | 孟丽佳
制作 | 汤涟猗
责编 | 媒体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