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6日,由温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主办,国情中心和信息技术中心协办的温州肯恩大学首届编程马拉松(hackathon)在校园内举行。
23小时,60名参赛者,围绕「5G+智慧校园」的主题,进行了一番头脑风暴。
?什么是编程马拉松(hackathon)?
编程马拉松(hackathon)一词由“编程(hack)”和“马拉松(marathon)”合成而来。编程马拉松(hackathon)正是一个流行于骇客(hacker)之间的活动。在该活动中,计算机程序员(hacker)以及其他和软件开发相关的人员相聚在一起,在规定的时间内,通力合作,实现他们想要的成果,并向观众们展示。
活动共有60名同学报名参赛,来自各个年级段,均为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的学生。现场分组要求每组至少包含1名低年级(大一、大二)学生,使低年级学生也能够借此机会向高年级学生学习。
“5G”是当下最受外界关注的话题之一,本次主题聚焦「5G+智慧校园」,就是期待选手们能够顺应未来趋势,发挥创新精神,结合当下实际应用场景,开发出兼具创新性和实用性的产品。
倒计时,Ready Go!
上午10时
参赛者签到、入场、现场分组
上午11时
来自中国电信的工程师朱金龙为参赛选手们介绍了5G技术的基本概念、特性以及应用场景,帮助选手们更好地理解主题。
下午2时
活动举行开幕式
我校党委委员、国情中心应永宏也出现在了开幕式现场。
他说,马拉松是一种精神是体力、智力、毅力和意志的磨炼,他鼓励同学们做好专业学习与科学研究相结合,学以致用。
2时30分,比赛正式开始。比赛将持续23小时,至17日下午13时。
16日晚间至17日凌晨
选手们通宵奋战,开发、调试,
不断完善自己的作品。
通宵编程是一大挑战。
到了17日1时,
许多同学已经连续工作了11个小时了,
而他们还要继续工作12小时。
“2点到5点这会特别难熬。”
周昱航同学说。
为了选手们在本次活动中有更多收获,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还邀请了三位较有经验的高年级学生,谢航、裘晓阳、陈善杰作为学生导师,为选手们提供帮助。
各组成果展示
17日下午13时,
比赛结束。
17日下午1时30分,
参赛队伍开始成果展示。
为了更全面的的评价选手们的成果,本次比赛对选手们的评审由技术和创意两部分组成。技术部分由本专业的评委给分,从技术难度和实现程度进行评价;创意部分由非本专业的评委给分,从作为一个普通用户的角度进行评价。技术和创意分别评判,加权计算,综合考虑作品的技术含量和实际使用体验。
最终,校园物联网数据可视化平台这一项目获得了冠军。
闭幕式上,我校学生事务副校长许书利博士为获奖者们颁奖,并致辞。他说: “你们用了23个小时的时间,去提出、实现自己的想法,并最终将他们展示在舞台上。你们的执行力值得赞扬。思想的力量比武力更强大。你的思想决定了你能走多远,所以大胆地去想,大胆创新吧!”
优秀作品
1校园物联网数据可视化平台
设计者:周昱航、郭泽宇、袁华君、王轶伦、叶泽鸿、潘炫宇
作品介绍:校园物联网数据可视化平台主要包括自习室管理、环境监测、安全管理和自行车管理四大部分。自习室管理提供了实时展示自习室人数信息的功能,使用户能够提前获知自习室的余位数量,避免到了自习室却没有座位的情况。环境监测实现了对环境数据的处理能力,通过分布式的传感器输入数据,即可汇总分析、展示校园各处的温度、湿度和亮度等数据,若接入空调、风机等设备的控制模块,还可实现自动或手动的调整。安全管理实现访问控制、自动巡视、智能预警等功能。自行车管理则实现校内自行车的信息登记,辅助定位和共享、回收功能。
2智慧教室管理系统
设计者: 李佳明、孙小敏、孙苇如、李琬琛、李岩、周伊
作品介绍:开放给同学们自习的教室过多,开着灯又没有人,就容易出现利用率不高,造成资源浪费的情况,而数量不足又难以满足同学们的自习需求。该组作品能够基于图像识别来统计各个教室人流量和使用率,并通过数据可视化进行展现,帮助管理者更好地制定策略,合理控制教学区域灯光,更好地满足同学们的需求。在5G背景下,若将电源控制系统接入,还可实现自动化的控制。
组织者说: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助理教授
Pinata Winoto博士:
完成编程作业和开发产品是不一样的。只有尝试过开发产品,才能逐渐形成产品思维,才能达到实际应用时的要求。我们的大多数学生都没有过开发产品的经历,这在将来找工作的时候是不够的。所以我们举办了这次编程马拉松,让那些可能至今还没有过开发产品的经历的同学,能够有一次这样的经历。这对他们的职业生涯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计算机系讲师王永富:
当前5G技术尚未完全普及,同学们需要在没有5G的环境下,通过对5G概念的理解,结合5G应用能力的理论,来设计自己的产品,这对同学们来说也是不小的挑战。
参赛者说:
“时间不够,”负责后端开发的王轶伦同学说,“如果死磕这个功能的话,我们其他部分可能就做不完了。”编程马拉松有时间的限制,这也要求选手们在开发的过程中统筹规划,权衡取舍,在有限的时间拿出一个尽可能完善的作品。
“有很多新的技术要去学。”负责前端开发的周昱航同学说,“专业课上教给我们的基本上都是原理和概念,而实际到了应用的时候,还是有许多实践性的东西是要自己去了解的。”
许书利副校长为参赛者颁奖
首届编程马拉松的举办,是我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的一次尝试,也是一个起点。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理工学院全体师生将继续努力,发挥创新创业精神,推动产学结合,为同学们提供更多科研、竞赛的机会,本着为不同的学生找到不同的发展方向的宗旨,向建设高水平、国际化大学的目标不断迈进。
文字 | 陈善杰
文稿编辑 | 王舒
图片 | 陈善杰 王永富 Tiffany
排版 | 杨若妍
责编 | 媒体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