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想、机遇与选择 | 毕业典礼演讲嘉宾滕锦光

2018-06-25 | 领导嘉宾来访, 头条发布, 毕业季 | Chenyan Zhou

演讲嘉宾:滕锦光
中国科学院院士 爱丁堡皇家学会通讯院士 香港工程科学院院士
1964年出生于温州市永嘉县,1983年毕业于浙江大学土木工程学系,1990年获悉尼大学博士学位。现任香港理工大学结构工程讲座教授、高赞明可持续结构及材料教授、可持续城市发展研究院院长。

尊敬的来宾,亲爱的同学们,女士们、先生们:

大家下午好!

非常感谢温州肯恩大学的邀请,让我回到故乡担任本次毕业典礼的演讲嘉宾。今天是学校正式设校后的首届本科生毕业典礼,我想这对所有参加典礼的人而言,都有着一份特殊的意义。

温州是浙南地区的中心城市,但其高等教育尚不算发达。温州肯恩大学的创办,无疑是温州发展其高等教育的重要举措,更是温州高等教育在国际化道路上迈出的关键一步。去年11月份,我应王北铰书记的邀请,访问了温州肯恩大学:学校和美国肯恩大学的紧密合作、校园规划、校园建筑、教学设施、学生宿舍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同学们,你们能够在这个国际化、高水平的大学度过四年的学习时光,是一件非常幸福的事情。

作为演讲嘉宾,也作为你们父母的同龄人,我想与你们谈一谈我个人的经历,聊一聊我个人对“梦想、机遇与选择”的感悟。我很喜欢美国诗人罗伯特·弗罗斯特的诗-《未选择的路》,诗里有这么一句话:“我选择的小径走的人不多,却从此决定了我一生的道路。”如果仔细去品味这一句话,我们不仅能够品味出选择的重要性,也能够品味出选择带来的舍弃和无奈。在我们人生的道路上,我们面临很多机遇,也需要做出坚定的选择。
人生的追求,可以分为两个层次。一个是我们平时所说的“生活”,这是更加物质的层面,衣食住行,也确实没人免得了。另一个是 “事业”,这也是我今天着重想和大家分享的更加精神的层面,希望在物质之外,能够做一些对社会有积极意义的事情。我们的世界是多姿多彩的,可以选择的事业也是千姿百态的,但是不管怎样去选择,今天的你们都站到了事业的起点。

首先,我想跟大家谈一谈梦想。习近平主席提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这是全民族的大梦想,是全体中国人民的共同理想追求。具体到我们每一个人,都需要有一个属于自己的、切实可行的小梦想。梦想对每一个人都很重要:梦想恰如大海里的灯塔,也像群山里的高峰,为我们指明努力的方向,给我们提供奋斗的动力。

我来自永嘉县一个叫黄田岙的村庄,我的父亲是位农民,粗识几字,母亲不识字。在那个物资非常匮乏的年代,教育资源更是稀缺,但是我内心怀着学习文化知识、走出山岙的梦想。高中时,我的梦想是成为一名小学代课老师,用自己的知识去教书育人。后来国家恢复了高考制度,考上大学便成为了我的梦想。正是有着梦想的激励,无论多么艰难的学习环境我都坚持了下来,读了许许多多的书,为后来的学术生涯奠定了良好的基础。高考的时候,听说近视的学生会在专业选择上受到限制,于是我便选择了浙江大学建筑结构工程作为我的第一志愿。当时的想法很简单:因为房子很大,即使近视也不会影响这个专业的学习和工作。回想起来,这个选择是比较随意的,因为真正对近视学生限考的专业很少,但是这个选择又似乎不错,我也因此与结构工程结缘,从此在结构工程领域的探索就变成了我一生的梦想。

我要谈的第二点是抓住机遇,它同样深刻地影响了我的人生轨迹。与前一代人相比,我们这一代人很幸运,国家的改革开放为我们提供了千载难逢的机遇。高中一年级时,国家恢复了高考制度和研究生招生,使我们在高中毕业时可以通过考试上大学;在大学毕业的时候,我又非常幸运地考上了教育部公派留学美国的出国预备生,后来因为外交上的原因,改为赴澳大利亚悉尼大学学习。那时的悉尼大学土木系处于鼎盛时期,有多位国际顶尖学者。这一段学习生涯,为我后来的学术研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当时,悉尼大学每年仅有少量的海外研究生奖学金名额,授予优秀的学生。通过不到一年的努力,我很荣幸地获得了这个奖学金。奖学金一给就是四年,除了为国家节约了一笔经费之外,也为我五年的博士学位学习提供了充分的经济支持,使我能够潜心于钢结构领域的研究。所以,同学们,请脚踏实地走好每一步,用自己的努力去创造机遇、捕捉机遇。

努力必不可少,选择也很重要,有时甚至比努力更加重要。我要和你们分享的第三点,是做正确的选择。人的一生,会面临很多选择,而鱼和熊掌不可兼得,选择的困难及奥妙恰恰在于舍弃。1994年,我成为澳洲James Cook大学的高级讲师并获得了终身教职,这个职位是很多年轻学者的梦想。当时,香港即将回归祖国,高校需要很多人才,是继续留澳任教还是到香港发展?我站在了人生的一个重要岔路口。我在澳洲、英国已经学习、工作了近十年,澳洲的终身教职对我也具有很大的吸引力,但国家的改革开放和香港回归的大环境,让我觉得结构工程的专业人才在香港大有用武之地,而自己也可以在香港为国家的发展贡献一份力量;同时,香港既有中华文化的环境,又是一个国际化的大都市,离家乡又近。经过慎重考虑之后,我选择到香港理工大学任教。

来到香港理工大学后,我又在学术研究方向上做出了一次重要选择。我的博士论文和当时的研究都在钢结构领域,继续从事钢结构领域的研究,显然轻车熟路,更为稳妥。但我意识到新型材料的研发和应用是结构工程技术发展的主要驱动力,也注意到复合材料作为土木工程新型结构材料的巨大潜力,于是决定将主要精力逐渐转移到复合材料在土木工程结构中的应用这一新领域。当时,复合材料在航空业、造船业已经得到广泛应用,但是在土木工程中,它的应用,尤其是碳纤维复合材料的应用,还非常少见。在钢结构和混凝土结构的发展过程中,早期的基础理论都是外国人建立的,而我认为在土木工程复合材料结构这一新领域,中国学者应该抓住机遇,做出较大的贡献。复合材料既可用于加固现役结构,也可用于建造新结构,尤其是处于恶劣环境的结构,如桥梁、海洋工程结构等。通过二十余年的持续研究,我们在这一领域的工作得到了国内外同行的广泛认可,我们的研究团队也站在了这个领域的世界最前沿。回顾这二十余年走过的道路,我觉得当初的离开和舍弃非常值得,当初的选择非常正确。

同学们,我们有多少选项,这取决于我们的机遇;我们做什么选择,这取决于我们的梦想。而我们能够有多少机遇,既取决于时代的大环境,也取决于我们自己的小环境,包括我们自己的努力程度。你们毕业后,迎接你们的将是五光十色的生活以及林林总总的选择。是应该先接受社会的考验,还是继续求学深造?是回到自己的家乡做贡献,还是去一个陌生的城市奋斗拼搏?我认为这些问题都没有固定的正确答案,因为你们每一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所以,你们要做的是听从内心的呼唤,追逐自己的梦想。

亲爱的同学们,“路虽远,行则将至;事虽难,做则必成”。路就在脚下,只要你努力追求、勇敢选择,你就会有一个丰盛的人生。最后,祝同学们鹏程万里、梦想成真!

I wish all of you the best of luck with your future endeavors and happiness throughout your life.

(祝愿你们前程似锦,一生欢欣。)

Thank you for your attention!

(谢谢大家!)